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废水是一类水质水量变化大、成分复杂、SS含量较高、色度较深和难生物降解物质较多的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其处理一直是工业废水处理的难点之一。本试验研究采用水解(酸化)—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衡阳中药厂中药废水,该废水COD为800~1600mg/L、BOD5为400~850 mg/L、NH3-N为10~13 mg/L、TP(以PO43-计)为2.0~3.0 mg/L、SS为100~250 mg/L、色度为150~200倍和pH为5~7。通过水解(酸化)过程,将其中大分子、难生物降解物质转变为小分子、易生物降解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创造有利条件;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能充分发挥微生物分级分布、分级降解的特点,使第一级曝气生物滤池以较高的负荷运行,大幅度削减污染物的负荷,第二级曝气生物滤池以较低的负荷运行,保证良好的出水水质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接种挂膜法对水解(酸化)反应器和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启动,反应器内微生物实行间歇培养,可缩短启动时间,并且启动后运行比较稳定。水解(酸化)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对水解(酸化)反应的影响较小,为了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水解(酸化)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应大于6h为宜。进水COD浓度的变化对水解(酸化)反应器COD的去除率影响不大,随着进水COD浓度的提高,COD的去除率也提高,进水COD浓度大于1500mg/L时,COD去除率增加不多,趋于稳定。两级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负荷对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但曝气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当HRT为12h、进水COD浓度为600~800mg/L和气水比为5∶1时,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可取得良好的去除效果。第一级曝气生物滤池(BAF Ⅰ)和第二级曝气生物滤池(BAF Ⅱ)对进水中的COD、SS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差别较大,BAF Ⅰ明显好于BAFⅡ。在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18h、气水比为5∶1的运行条件下,处理后出水平均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两级曝气生物滤池采用气—气+水—水的反冲洗方式,反冲洗效果良好。 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水解(酸化)—两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进行中药废水的处理是可行的,这为解决中高浓度中药废水提供了一条新的处理途径。 在对中药厂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了现有处理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废水处理站的具体技术改造方案,即采用水解(酸化)—中间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