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根据2002年夏季(8月10日~18日)和2003年夏季(8月12日~28日)对渤海的现场调查数据和相关历史数据,围绕渤海主要水文、化学、生物要素分布特征和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渤海三个海湾,特别是沿岸海域水温较高,中央海区、渤海海峡处水温较低;自渤海湾和辽东湾一线向渤海海峡盐度逐渐降低,高盐度区出现在渤海湾东部和辽东湾北部。垂向分布上,水温自表层至底层依次降低,但盐度垂直变化不大。总之,表层高温低盐、底层低温高盐是渤海夏季温盐平面分布的主要特点。 渤海02、03年夏季在三个海湾和中央海区西北部海区(秦皇岛外海)溶解无机态营养盐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海区;其中NH4-N和PO4-P的分布与其他营养盐稍有不同。溶解无机态营养盐垂直分布大都出现了随深度的增大含量逐渐增加的特点,而NH4-N垂直分布相对均匀。溶解无机氮(DIN)以NH4-N为主要存在形式。2002年渤海夏季DON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海区,西部海区浓度相对较低;DOP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辽东湾北部、黄河口外海和渤海湾东南部海区。2002年夏季渤海PN和PP都具有在水深较浅的海湾和河口含量较高,水深较深的中央海区含量较低的分布特点,两者含量都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夏季渤海DON在总氮中占有明显优势,DIN相对较少,PN所占比例最小;总磷中DOP和PO4-P含量相当,PP所占比例稍小。 夏季渤海COD含量表底层平面分布相似,莱州湾南部和辽东湾北部含量较高,中央海区含量相对较低;陆源有机物的输入使得表层COD含量较高。 2002年渤海夏季叶绿素平面分布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南北两端,即辽东湾北部和莱州湾南部。 从年际变化看,近20多年来渤海DIN呈逐年上升趋势,而PO4-P和SiO3-Si含量则出现了逐年降低趋势。渤海COD含量呈现周期性波动,除莱州湾外渤海的COD含量呈现较明显的降低趋势。渤海叶绿素含量在不同年份存在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