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出版印刷技术发展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9583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印刷出版技术从兴盛到落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成因,本文对中国古代印刷出版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其发展的影响做了全面的阐述,并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是从技术史的视角,对我国古代出版印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二是从技术的社会形成视角,对我国古代出版印刷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首先,将出版印刷技术的前两个阶段——刻写出版阶段、印刷出版阶段(包括雕版和活字印刷)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字起源、文字载体更迭到各种出版新技术的发明应用,对印刷出版历史追根溯源,注重史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古代出版印刷技术的发展水平作以客观评述;之后对于出版印刷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实体环境——印刷出版机构的发展沿革做了探讨。 其次,在中国古代出版印刷技术史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重视技术发展的社会背景研究,即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文化背景对刻写出版与印刷出版各阶段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 最后,对中国古代出版印刷技术的外传与近代落后加以研究,分析了中国出版印刷技术由先进到落后的原因。
其他文献
方东美在新儒学的发展进程中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他在深入研究中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将二者巧妙融合又旁通统贯于百家之术。他独树一帜的新思想为进一步振兴和探索中国哲学
自19世纪上半叶英国历史上爆发了手工业工人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后,“卢德运动”、“卢德分子”就用来泛指保守落伍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事件和人物,这就是贬义的“卢德意象”。20世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因此,要适应21世纪创新发展的要求,迎接未来的挑战,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
本文主要研究了约翰·杜威的科学观及其意义,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理解科学的背景与平台”,主要通过对“哲学”与“科学”之争的探讨,为理解“现代科学”本身提供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走进开放社会.对于现代开放社会的广泛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课题.尽管有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但是对于开放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伟大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论指引。习近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本文通过概括和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并将其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进行对比性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评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便从总体上把握
基于2016年门源M6.4地震震中周边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资料,通过三分量位移时间序列分析和去周期化分析、站间基线时间序列分析以及震中附近变形单元的应变时间序列分析,探讨
1980年全国马拉松比赛在合肥举行时,我们曾对80名运动员及跑完全程后有前后资料对比的23名运动员心电图作了详细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和方法对参加本次马拉松
报道一种可方便、准确确定容器中油/水界面的新型探测技术.根据油水两相介电特性的不同,利用油/水界面处存在的双电层及zeta电势,基于静电感应原理,设计电压信号差分放大电路及检测系统.铜质检测电极接触油/水界面时,界面zeta电势会在检测电极上感应出一定的电流,通过检测电流的变化,实现油/水界面的准确测量.根据电压脉冲信号出现时间以及检测电极下降速度,可快速确定油/水界面位置,并且脉冲信号幅值随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