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mi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主要源于对刑事司法效率的追求,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这一制度不仅逐渐丧失了其效率性,也影响到了司法的公正性,这使得立法者、司法者、学者和民众对该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必要性提出了广泛的质疑。本文从保护被害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之所以饱受垢病的根本原因,即在于该制度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欠缺。本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体系进行了重新定位,肯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被害人权利保护上的价值追求,通过比较解决刑民责任聚合问题的两种方式,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在其制度构建上,必须充分考虑被害人的利益诉求。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被害人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本章中,首先概述了被害人在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作用,进而论述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论证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定位中必须包含对被害人的权益保护。第二章,刑民责任聚合时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在本章中,笔者分析了刑事诉讼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模式和民事诉讼对被侵权人的权利保护模式,通过分析在两种责任发生聚合时的解决途径——平行诉讼模式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以及考察与借鉴国外的立法,对两种诉讼模式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无论是平行事诉讼还是附带式诉讼都给予了被害人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是解决该问题不能回避的重要内容。第三章,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我国采取了与法、德较为接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本章主要概述了我国相关立法制度,分析了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被害人保护上面的缺失,这一缺失也是导致该制度逐渐失去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对这一制度的改革,学术界提出了不同的思路,笔者对这些思路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刑民责任聚合的问题不是通过废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就能解决的,相反,作为解决这一问题而的有效途径之一,只要进行适当的改革,协调好被害人利益保护的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还是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第四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保护之完善。本章在以上几章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若干方法,包括被害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程序性和实体性权利的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执行程序的完善以及国家补偿制度的建立等。
其他文献
以力矩分配法为基础,探索了对称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为了克服对称结构计算时通常方法所产 生的不便,提出了新的力矩分配概念,找出了新的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应用改进的力矩分
随着交互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的大部分功能都通过界面来和用户交互实现,在某种程度上,软件就是用户界面。界面评价能发现在界面设计中的不足,避免做原则性的修改,因而日益受
借助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劳动力要素跨国流动,促进了世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对世界和各国劳动力市场的收入分配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劳动力市场开放度的增强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蒸发、幅射和对流的增加,有大量持久的经皮肤的热丧失。他们调节皮肤温度及散热的能力受到限制,内部一皮肤间的绝热功能不全。损伤后相应的代谢反应是由胰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造成了严重的跨界污染后果。这必将产生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在国家赔偿层面,由于使国家承担跨界环境损害责任的国际法基础与国际法实践并不充分,因而充
相机标定作为机器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二维图像坐标和三维空间坐标的关系。传统的相机标定法是基于形状、尺寸已知的标定参考对象,其中人造立方体网格因为制
依托智慧教室和超星学习通软件,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教学数据,包括签到、讨论、抢答等。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资源推送智能化、教学决策数据化、交流互动立体
鲕状赤铁矿石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难选的铁矿石类型之一。本文阐述了其利用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对其研究利用现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还提出了一种对其利用的新技术,即直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的产业重组让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大通讯运营商实力和规模更加接近,中国联通公司要想在这新一轮的重组改制过程中立足并取得先机,就必须努力扩大知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载体,学科群发展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整理综合素质及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科群建设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