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何控制和处理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在众多纳米光催化材料中,TiO2因其氧化性强、稳定性好、廉价无毒等优点,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纳米光催化剂,但存在量子产率低、回收困难等不足。目前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对TiO2进行改性是提高其光催化活性,拓展光谱响应范围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利用介孔分子筛SBA-16的孔道均匀性和负载便捷性,制备了比表面积大,分散均匀的Fe-TiO2/SBA-16和Ag-TiO2/SBA-16负载型光催化剂,并进行了相关表征和光催化性能检验。在酸性条件下,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不同晶化温度下水热合成了不同的比表面积和孔径的SBA-16介孔分子筛。并以此为基底,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通过孔道内水解法制备了TiO2/SBA-16。采用XRD、N2吸附-脱附、TEM等手段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仍然保持了SBA-16的介孔结构,但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随TiO2的负载量的增加而减小。TiO2/SBA-16光降解罗丹明B实验证明:以100℃晶化制得的SBA-16为基底,45%TiO2为负载量制备的45%TiO2/SBA-16100的催化活性,达到为84.02%。以Fe(NO3)3·9H2O和AgNO3为金属源,100℃晶化的SBA-16为基底,通过孔道内水解法制备了不同掺杂量的Fe,Ag-45%TiO2/SBA-16催化剂。XRD测试表明TiO2颗粒粒径小、晶化程度不高,N2吸附-脱附、TEM测试表明催化剂具有有序的介孔结构且有TiO2颗粒堆积在催化剂表面,XPS测试表明Fe3+已经进入到TiO2晶格中,Ag以单质形式沉积在TiO2表面。以Fe(NO3)3·9H2O和AgNO3为金属源,TBOT、冰乙酸为反应物,乙酸乙酯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掺杂量的Fe,Ag-45%TiO2/SBA-16催化剂。XRD测试表明TiO2颗粒粒径较大、晶化程度高,N2吸附-脱附、TEM测试表明TiO2颗粒均匀负载于SBA-16孔壁上没有在表面堆积,XPS测试表明Fe3+已经进入到TiO2晶格中,Ag以单质形式沉积在TiO2表面,且分散更均匀。以罗丹明B为降解底物,对两种方法所制备的Fe和Ag掺杂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光催化结果表明:溶剂热法制备的Ag掺杂的催化剂催化活性相对较高,最佳TiO2负载量为45%,最佳Fe掺杂量为0.05at%,最佳Ag掺杂量为0.5at%,光催化降解2h后,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为92.76%和95.05%,远高于商用P25的22.39%的降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