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共生:从北京植物园看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实践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jh_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国家通过各式国家苑囿表现自身的国家观念,北京植物园是现代意识形态的集中展示。北京植物园地区在过去是皇家园林“三山五园”的一部分,新中国建立后成为国家植物园的建设地址,在其后又变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植物园。北京植物园中包含以“分类”和“共生”原则组织起来的植物和地景,其中体现的是意识形态的微观实践。本研究是关于北京植物园的意识形态研究,探讨的内容是北京植物园在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意识形态变化。北京植物园既是地理区域,又是历史建构过程。本文探讨内容包括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植物园的规划与兴建,也包括对于植物园前身以及“北京植物园”分裂之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和“北京市植物园”两个部分的分析。北京植物园所在地区包括皇家园林所残留被保存到今天的痕迹,如卧佛寺;也保留民国时期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贡献的名人名墓,各植物专类园,展览温室以及实验温室等。如果我们以共生与分类的视角去观察北京植物园,园中的地景可分为共生与分类两组:“分类”的各处地景区分了人类和自然,并努力促成文化和自然之间的转译;而“共生”的景物中则有意地将自然同历史和象征意义混合起来。植物园内外的节日和实践作为一个多种意识形态富集的苑囿,始终在传递着不同的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表达植物学和理性主义,通过科普教育、出版科普书籍、策展科普展板等实践形式,环境保护、卫生健康、饮食安全等知识以分类树的形式传递进入公众的思想;另一方面,植物园也是一种共生关系的表达,基于对本国文化的欣赏,以及对各国园艺的相互借鉴,植物园既展现爱国情怀,也达成民族-国家间的认同。根据北京植物园的意识形态研究,本文认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对于民族主义的思考富有洞见,也有所的欠缺:首先,民族-国家不仅基于文化根源想象自身,同时存在基于理性主义的创造基础;另外,在已经形成的现代世界体系中,民族-国家的存在依靠互相之间的认同。
其他文献
心律失常是老年患者围术期很常见的一种心血管并发症,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导致围术期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积极预防和治疗围术期严重心律失常是确保患者安全渡过围术
电子商务的兴起是我国贸易领域的一场商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信用机制的构建是保证电子商务活动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因此,构建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语文教材中融入文学名著,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而教材中呈现的文学名著是节选或改编的版本,用有限的篇幅展现名著浩瀚的历史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作为一种在人民法院审判外的纠纷解决制度,其积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广泛得到了重视。我国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人民调解、行政仲裁、商事仲裁等制度,但是在
目的研究大黄素与黄芪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5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
沪蓉西国道是我国东西向的一条重要的主干线,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对西部开发与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湖北省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是沪蓉西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法论是指导主体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和具体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其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紧张的状况不断加剧,ITS(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种解决交通问题的全新方式,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发展智能交通已经写入我国“十五”综合
现代医学的定义是关于人的生命过程的本质及防治疾病、增进人类健康的科学知识体系,由此看来医学的主要功能是治病疗疾、增进健康。在中国古代的医学体系中,受到巫术与宗教的
文章以“新造字”汉字为着眼点,介绍了新造字所使用的“造字法”;对新造字法的科学性进行了评析;通过对“新造字法”与“传统造字法”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出新造字法与传统造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