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便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时代的挑战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目前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依旧存在着制约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主体性严重缺失,没有给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准确定位,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也导致高校教学工作缺乏活力和内驱力,所以高等学校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确立和发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性是今后若干年我国高教改革的出发点、基本内容和追求目标。本文从时代特征和高校学生的主体性现状出发,以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校教育价值充分实现为目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地对高校教学工作如何进一步确立学生主体性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论题提出的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第二界定研究的对象和核心概念的内涵,为论题的深入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讨论平台;第三通过对高校教学工作和学生主体性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重点研究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并深入剖析高校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从而为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找到解决的根本途径;第四重点分析高校学生主体性确立的现实和理论依据,着力剖析全球化问题、中国的社会转型、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对高校学生主体性确立的呼唤和挑战,同时从哲学及相关学科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学生主体性在教学工作中确立的价值理论依据,为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及其实现的科学性撑起了支柱;第五从高校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制度、教学行为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来探讨学生主体性确立的途径,为学生主体性的确立营造良好环境,为高校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建议;第六总结全文,分析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