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极其严峻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低碳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先后对国际社会做出自己的碳减排承诺。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地,历史上全球将近7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城市,因此,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全球碳减排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低碳城市‖应运而生,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也是我国的碳排放大省,其碳减排任务非常艰巨,因此,研究广东省城市低碳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对广东省21市低碳水平进行评价及地域差异进行分析,为各市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低碳发展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低碳发展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作者在梳理国内外有关低碳城市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低碳城市的内涵,从低碳发展基础、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环境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城市低碳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这种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对2001-2011年广东省城市低碳水平进行评价,基于SPSS、ArcGIS等软件平台,从时空两个维度分别对广东省城市低碳发展的地域差异进行详细分析,最后通过系统聚类法和―低碳—经济‖组合法对广东省21个城市低碳发展进行分类,深入探讨了每种类型的特点,并指出了其发展不足及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2001-2011年,广东省21市低碳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都处于高碳和中高碳水平阶段。但各市低碳发展发展态势良好,低碳发展综合得分在不断增加。(2)各市低碳发展的差异性较大,优劣势维度各不相同,但近年来,21市低碳水平综合指数差异性在不断缩小。(3)就时序排名来看,低碳发展的整体水平,除深圳稳居第一外,其他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东莞和汕头进步最明显,而潮州市退步最严重。在其他四个维度上,大部分城市排名变动不大,但也有少数城市变化速度快。在低碳发展基础维度、低碳生产维度、低碳消费维度和低碳环境维度上,排名变动最大的城市分别为清远、惠州、河源和珠海,其中,清远和河源前进幅度大,惠州和珠海倒退严重。(4)就低碳发展综合水平与各个维度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来说,低碳发展综合水平、低碳发展基础维度、低碳生产维度的高值区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区域,而低碳消费维度、低碳环境维度的高值区大多分布在落后的粤北与两翼地区。(5)基于各市低碳发展四个维度的得分分类,广东省21市被划分为四种相似类型,类型特征如下:领先型集团和挑战型集团经济发达,节能减排的主要领域为建筑、生活等消费领域,他们未来的发展要格外注重低碳环境的营造。赶追型和后进型集团,产业结构不先进,经济、技术等方面较落后,未来既要注重经济的发展,又要注重能源资源高效利用。(6)利用―低碳—经济‖等级组合将广东省21市划分为6类:高—高、中—高、中—中、中—低、低—中和低—低。其中,高—高类型得注重经济技术的外溢,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中—高和低—中类型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得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节约利用能源资源;中—低类型是一种伪低碳水平类型,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其低碳水平有可能降低;中—中和低—低类型虽然实现了低碳发展与经济发展较好的正相关,但是他们的经济普遍不发达,产业结构不先进,往后得革新技术,促进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集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