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校大学生祖国认同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stud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国认同是“五个认同”的首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其他“四个认同”的共同心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2015年西藏工作座谈会议中都强调了增强各族人民对祖国认同的重要性。大学生是青年中有文化、有素养的优秀代表,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希望。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对祖国的认同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快慢。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近些年取得了很大成效,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度整体很高,国家主权意识强烈。但值得警惕和关注的是,目前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交织凸显,对大学生祖国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部分学生的祖国观念趋于淡化。因此,怎样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是本文力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实现这一研究目的,本文对重庆7所高校大学生的祖国认同情况进行了现实考量。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的祖国认同度很高。主要表现在: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意志坚定;始终坚持中华民族是互不分离的统一体;高度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等。同时,也有少数大学生维护领土完整意识欠缺,民族团结意识淡化,祖国荣誉感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考察得知,大学生祖国认同度不高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带来的不利影响,多元社会思潮形成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以及来自家庭环境的阻碍因素,等等。  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需要在充分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现代疆域观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疆域归属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荣誉感;大力宣传祖国发展成就,培育大学生的祖国自豪感。  论文的基本结构安排如下:绪论部分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祖国认同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介绍了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第一部分对认同与祖国认同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学理分析。明确不同学科领域认同的具体内涵,厘清祖国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区别等,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深入解读了高校大学生的祖国认同具体内容。剖析增强大学生祖国认同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着重考量重庆高校大学生的祖国认同情况。依托问卷调查和结构性访谈,分析目前重庆高校大学生的祖国认同现状,给出其祖国认同度不高的原因。第四部分回顾以往增强大学生祖国认同的有益经验。收集、归纳和总结党和国家、重庆市政府、重庆地方高校近些年为增强大学生祖国认同而采取的具体做法。第五部分提出增强大学生祖国认同的有效策略。立足既有经验,以培养“四感”为抓手,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结语部分指出我国意识形态教育仍需持续创新。反思本文存在的不足,指出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传统社会制度是建立在由周公所创立的“周礼”框架内,因而具有间架性特征。“间架性特征”是一个历史学概念,它主要表现为:缺少对社会活动实际
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事诉讼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越来越纷繁复杂,司法鉴定成为司法人员在审理案件时认定事实以及判定其他证据真伪的重要方法,司法鉴定人也成为司法人员的“左膀
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是常用的一种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在对实际行驶车辆进行跟踪测试统计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建立一个准确的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结合具体车
21世纪以来,中国与欧美诸国就出口限制问题发生了一系列争端,其中原材料案和稀土案被诉至WTO,裁决结果认定涉案措施违反了WTO规则。这导致中国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处于十分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