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吻鲟雌核发育诱导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隶属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白鲟科(Polyodontidae)、匙吻鲟属(Polyodon),是美国特有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也是世界上现有的白鲟科鱼类之一,与我国白鲟是同科异属的珍稀动物。匙吻鲟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性广、抗逆能力强等特点,且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是公认的优良养殖鱼类。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匙吻鲟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并试养成功,目前匙吻鲟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广受欢迎的一个名优新品种。由于匙吻鲟与白鲟(psephurus gladius)同属于白鲟科,因此开展匙吻鲟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实验可为长江白鲟的种群恢复奠定技术基础。此外,近几年随着匙吻鲟养殖产业的形成,国内每年可人工繁殖的匙吻鲟苗种达数百万尾,获得抗病强,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的匙吻鲟品系是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是快速建立其纯系,选育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为此本研究以我国人工养殖的匙吻鲟为研究对象,采用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精子诱导匙吻鲟雌核发育二倍体,通过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方法与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雌核发育群体进行了鉴定,同时,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慧星实验对紫外线照射的精子的超微结构和核DNA损伤程度进行了研究,最后,对雌核发育匙吻鲟受精细胞学及其性别决定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以匙吻鲟为母本,施氏鲟为父本的杂交试验中发现,杂交胚胎能发育到原肠期,但无孵出存活,胚胎在出膜前因发育畸形而死亡,经胚胎染色体计数分析表明其染色体为n=60,从而确定,施氏鲟精子与匙吻鲟卵子杂交所得后代即为匙吻鲟的单倍体。基于这个研究结果,本研究首次采用施氏鲟鲜精作为诱导匙吻鲟雌核发育的激活源,通过对雌核发育热休克起始时间,热休克温度和热休克持续时间的筛选和优化,确定了利用施氏鲟鲜精诱导匙吻鲟卵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是:在18℃水温中授精18 min后,用37℃的淡水对卵进行热休克处理2 min。该组受精率为76.4±9.2%,胚胎孵化率为7.8±1.4%。本研究同时筛选出了施氏鲟精子遗传失活的条件,即采用波长为254 nm的紫外线照射(照射强度为863μw/cm2) 5 min能使施氏鲟精子遗传失活。采用遗传失活的施氏鲟精子与匙吻鲟卵授精后热休克的方法诱导匙吻鲟雌核发育,该组受精率为56.4±1.2%,胚胎孵化率为28.7±1.8%。在雌核发育后代鉴定的实验中,分别采用了形态学、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雌核发育鱼苗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对照组匙吻鲟和雌核发育匙吻鲟在形态上没有差异,对照组和雌核发育组匙吻鲟的染色体组均由80条基本染色体和40条微型染色体组成。根据Levan, etal的分类标准,对匙吻鲟10个中期分裂相进行放大测定,按染色体臂比及相对长度把匙吻鲟染色体分为3组:中部着丝点粒染色体(m)44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32条、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和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44条。染色体臂数(NF)为196,其核型公式为44m+32sm+44st,t。对对照组二倍体血液样品和雌核发育匙吻鲟血液样品进行DNA相对含量的检测,雌核发育匙吻鲟红细胞的DNA含量与二倍体匙吻鲟红细胞DNA含量比为1:1,其相对含量在3.50-3.59 pg。2.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经紫外线辐射前后施氏鲟精子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的施氏鲟精子由顶体、细胞核、中段和尾部三部分构成,其平均长度(顶体+细胞核+中段)为8.95μm,加上尾长(36.80μm)共约45.75μm。鲜精具有明显的顶体及后外侧延伸物,顶体中含有亚顶体、顶体泡和顶体腔,顶体腔中有少量颗粒状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精子表现出顶体不明显或顶体与核发生糅合,后外侧延伸物消失或变短,顶体膜受损,顶体腔增大,颗粒物质丢失,有的精子甚至顶体脱落;顶体泡、亚顶体与核之间的排列松弛,线粒体内嵴弥散或线粒体脱落。可以推断,紫外线照射对精子膜、顶体、线粒体和鞭毛的损伤可能是造成精子活力和受精率降低的原因。为了更好地了解紫外线辐射与精核DNA相互作用的机理,本文首次采用慧星实验探明了紫外线照射对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UV照射剂量的增加,施氏鲟精核DNA断片增多,慧星状细胞数和慧尾长度也增加。紫外线照射时间大于5 min时,精子的彗星率、损伤系数与鲜精差异显著(P<0.05)。紫外线照射剂量与出现彗尾的频率及长度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3.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人工诱导匙吻鲟卵子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过程。在光镜下对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匙吻鲟二倍体卵在受精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精子入卵后精核始终不解凝,也不与雌性原核融合,是典型的雌核发育鱼类的受精细胞学特征。同时,对培育1年后的3个雌核发育群体和2个对照组群体经解剖取性腺,Bouin氏液固定,常规组织切片,性别鉴定结果显示2个对照组家系子代的性别比例都接近于理论值1:1,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3个雌核发育群体中,雌性所占百分比为100%,可初步推测匙吻鲟的性别决定机制为XX/XY型。
其他文献
目的鉴别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并对其所含化学成份作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及含量测定的方法对白花蛇舌草及其伪品水线草进行鉴别。结果在生药学研究中,两种药物存在着
采用日引栀子花作母株,经过繁殖、提纯、扶壮、生根等组织培养过程,选育出新的栀子花品种;再在适宜的土壤、温度、光照、湿度等条件下,通过合理施肥、修剪、换盆等管理过程培
目的观察加味蜀羊泉散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级(CINⅠ-Ⅱ)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56例CINⅠ-Ⅱ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味蜀羊泉散)30例,对照组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音乐的基础。研究高师视唱练耳课的教学特点、规律,探索高效的教学法,对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师范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体育教师要想办法提高教学效率,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首先,自制教具。自制教具能够与体育教学内容相辅相成,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河南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基层教师继续教育,提高职业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多年的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值得反思的方面,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以美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可以自动给网络中的主机分配IP地址,是网络中常用的技术之一。以典型企业网为研究对象,根据用户需求,利用DHCP
如何推进“海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机制创新,实现“文化强省”战略与和谐“海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制约“海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