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角度,在共时平面上对副词“还、也、又、再”的重复义进行了分析。文章采用对比分析、量化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还、也、又、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分析和定性研究。全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是绪论。概括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语料来源和相关研究现状。第二章对“重复义”以及“还、也、又、再”的重复义作了新的诠释,并给出了“还、也、又、再”在语义背景上的解释。第三章对“还、也、又、再”的句法特征进行了考察,包括“还、也、又、再”对时态的选择、所修饰动词性成分的性质、与其他副词及“还、也、又、再”之间的共现等几个方面。时态上,本文区分了“还、再”的将来时,“再、又”的过去时,“还、也”的无时态状态;所修饰的动词性成分,包括动词后带数量补语、结果补语,带助动词的动词,动词重叠式等几类动词;与副词的共现上,我们考察了“还、也、又、再”与语气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否定副词、协同副词等七类副词连用的情况以及这组副词之间的共现情况。第四章主要从语用功能的角度对“还、也、又、再”进行分析。包括副词“还、也、又、再”重复义的出现频率、对句类的选择和重音位置对其产生的影响。在句类的选择问题上,本文分析了“还、也、又、再”进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区别。在重音位置方面,我们着重讨论重音位置不同时,“还、也、又、再”所产生的不同的语义现象及这种语义现象的句法条件。第五章调查留学生对“还、也、又、再”的习得情况,对其偏误类型进行分析;同时考察几部目前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通过这些汉语教材对“还、也、又、再”的解释说明指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相应的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最后是结语,总结前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文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