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精神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经成为目前世界的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负担疾病。2007年9月8日公布的一项全球性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比心绞痛、关节炎、哮喘和糖尿病这四种疾病对人的危害更大。据2009年中国一项大范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人群中重症抑郁症的患病率已高达6%[1],抑郁症患者已超过3600万,其中约10-15%面临自杀的危险。中国因抑郁症导致的总经济负担每年超过600亿人民币[2]。由此可见,抑郁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公共精神心理卫生问题[3]。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学者们分别从神经认知、认知加工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抑郁症的认知神经机制是精神医学和神经科学最活跃的焦点方向之一。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Aron Beck提出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该理论认为抑郁症的产生是由于负性认知图式所致。随着研究的深入,2010年Beck又提出认知神经模型,即抑郁症患者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可能来源于大脑相关区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4]。研究表明,这种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可能反映的是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情绪加工增强与P200、P300、LPC等诱发电位的波幅、潜伏期变化有关;也可能反映的是认知控制功能不足,表现为不能抑制负性情绪信息带来的干扰,导致对负性情绪信息进行消极认知,如:N200、N450等电位波幅减小。但是,现有的研究要么从情绪加工角度对抑郁情绪个体的负性认知偏向进行研究,要么从认知控制角度进行说明,很少就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实验研究;针对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多,对抑郁情绪个体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fMRI技术空间定位研究多,从时间定位角度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情绪干扰任务(正、中、负性三种情绪刺激,注视、忽视情绪面孔两种认知加工方式),结合行为学、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抑郁情绪个体的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1)增强情绪加工条件下,注视负性情绪刺激(t=3.237,p=0.001)时抑郁情绪组比正常组反应时短,且差异显著;忽视正性情绪刺激(t=-3.439,p=0.001)的反应时则是抑郁情绪组比正常组长,且差异显著;注视正性和负性情绪刺激时,抑郁情绪组的正确率都显著降低。(2)减弱情绪加工时,忽视情况下抑郁情绪组的反应时比正常组长,且差异显著(t=-2.638,p=0.008);注视情绪刺激时,抑郁情绪组反应时比正常组短,且差异显著(t=3.686,p=0.000)。(3)正性情绪图片作为刺激材料时,抑郁情绪组Cz电极点P300波幅(t=2.128,p=0.043)、LPC波幅(t=2.171,p=0.04)都显著降低;负性情绪图片作为刺激材料时,抑郁情绪组在P3电极点(t=-2.248,p=0.034)的LPC潜伏期显著增长,但Fz电极点(t=2.659,p=0.013)的潜伏期却显著缩短。对正性情绪刺激做出反应时,抑郁情绪组的N450波幅(t=3,463,p=0.002)显著降低;对负性刺激做出反应时,抑郁情绪组C4电极点(t=2.784,p=0.01)和Fz电极点(t=2.107,p=0.045)的N450波幅都显著降低、P4电极点N450潜伏期(t=2.462,p=0.021)比正常组短,且差异显著。(4)减弱情绪加工时,抑郁情绪组F4电极点N200波幅(t=2.47,p=0.021)和N450波幅(t=2.657,p=0.014)都显著降低;并且F3电极点的N450潜伏期比正常组短,且差异显著(t=2.653,p=0.014)。(5)增强认知控制时,抑郁情绪组被试注视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时比正常组短,且差异显著(t=3.237,p=0.001);注视三种情绪刺激时,抑郁情绪组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组。(6)减弱认知控制时,忽视中性(t=-2.638,p=0.008)和正性刺激(t=-3.439,p=0.001)时,抑郁情绪组的反应时都比正常组长,且差异显著。(7)注视情绪图片时,抑郁情绪组的Cz电极点N450波幅显著增高(t=-2.544,p=0.018);当注视正性情绪图片时,抑郁情绪组C4电极点P200潜伏期(t=-2.98,p=0.006)、Cz电极点P300潜伏期(t=-2.511,p=0.019)都显著增长;负性情绪图片时,抑郁情绪组F3电极点P200潜伏期(t=3.087,p=0.005)、F4电极点LPC潜伏期(t=2.186,p=0.038)显著缩短。(8)忽视负性情绪图片时,抑郁情绪组P4电极点的N450波幅(t=2.402,p=0.024)显著降低,F4电极点N450潜伏期(t=3.199,p=0.004)显著缩短;Fz电极点N200潜伏期则显著增长(t=-2.529,p=0.018)。忽视正性情绪图片时,抑郁情绪组在F4电极点(t=-3.89,p=0.001)和Pz电极点(t=-4.195,p<0.001)的P200波幅,C4电极点(t=-2.506,p=0.019)和Pz电极点(t=-2.354,p=0.027)的P300波幅,以及F4电极点(t=-2.476,p=0.02)和C4电极点(t=-2.392,p=0.025)的LPC波幅都显著增高;忽视负性情绪图片时,抑郁情绪组的F4电极点P300波幅(t=-2.301,p=0.03)、P4电极点LPC波幅(t=-2.541,p=0.018)都显著增高,以及Pz电极点P300潜伏期(t=-2.542,p=0.018)显著增长。结论:(1)三种情绪条件下〔正性图片刺激时,P200、P300和LPC波幅显著降低(情绪加工减弱);中性图片刺激时,P200、P300和LPC波幅变化没有显著差异;负性图片时,P200、P300波幅变化没有显著差异,但LPC潜伏期显著缩短(情绪加工增强)〕,抑郁情绪个体N200和N450波幅显著降低(认知控制能力下降)。(2)当注视情绪图片时,N450波幅显著增高(认知控制增强),抑郁情绪个体的P200、P300的潜伏期增长(情绪加工减弱);忽视情绪图片时,N450波幅显著降低(认知控制减弱),抑郁情绪个体P200、P300和LPC波幅显著增高(情绪加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