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唐是安史之乱后,鼎盛强大的唐王朝开始走向式微的转折期,一方面,政治的衰落腐败与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加速了士人内倾化与享乐化倾向,使得狎妓之风大盛;另一方面由于儒学中兴,礼教对女性控制也日渐深入,甚至成为宋明清长期桎梏女性身心的滥觞。这样一个既“开放”又“保守”的时代却也是整个唐代历史中女性诗人人数和流传作品最多、身份最多样化、诗歌艺术研究价值最高的时期。作为一名女性诗人恰好在历史的巧合下经历了名媛、营妓、女冠等多重身份的转变,薛涛的经历无疑是中唐女性诗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她用自己的诗才与智慧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在男权话语压制下的社会为自己和女性诗人赢得一席之地,同时也为中唐男权社会下女性诗人和整个中唐诗歌研究有着推动作用。本文从纵线梳理出薛涛作为女性诗人一生的角色扮演,横线展开出整个中唐男权社会下女性诗人的意识形态与审美心理。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写作的缘起与研究对象,归纳出唐代女性诗人研究与薛涛研究的现状与意义,概述写作的主要方法和内容。第二部分从薛涛作为名媛诗人在男权社会下边缘话语的依附与限制出发,阐释了中唐社会对女性诗人的甄选、中唐诗歌中拟男心理与男作闺音性别的错位以及男性期待视野下名媛诗作的角色扮演。第三部分以薛涛作为营妓诗人冲出男权话语牢笼的萌动与觉醒视野分析,论述了薛涛女性意识滋生的土壤条件从而确定女诗人独立人格的觉醒进而进行男权话语下的自我救赎。第四部分再以薛涛作为女冠诗人宗教回归的思悟与超脱,通过与其他女冠诗人的比较论述其看透世事的智慧,在经历沧桑沉浮后其诗歌诗性与神性的超越。本项研究立足在文献的基础上重建文化语境,将文本、体验、文化语境三个研究层面连为一体。采用一种基于“人”之上的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交融汇聚的人文视角来关照问题,在历史、政治、经济的繁复背景与历史文化的传统中,将女性诗歌的研究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