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i3Al与Ni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高熔点、低密度、高抗氧化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通常,该材料主要以熔铸法制备,存在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等缺点,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与制造周期短等优点,对于Ni-Al金属间化合物制备有很大潜力。本文以等离子弧为热源,镍丝、铝丝/铝粉为填充材料,开展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电弧增材制造工艺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研究发现双丝夹角,及其投影交点位置是影响沉积件成形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双丝夹角θ<30°时,低熔点铝丝会提前熔化,在熔池外部形成铝滴,无法稳定进入熔池,且会对熔池产生较大的冲击,导致沉积件表面起皱、侧边突出。当双丝夹角θ≥30°,且投影交点位置位于等离子弧后2mm时,铝丝会直接插入熔池,避免了上述现象,提高了熔池的稳定性和成形质量。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包括镍含量、热输入、预热与热处理对Ni-Al金属间化合物沉积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镍含量的增加,显微组织由M-NiAl/Ni3Al双相组织逐渐向块状Ni3Al+γ-Ni/γ’-Ni3Al组织转变。当镍含量大于85.2wt.%时,零件全部由块状Ni3Al+γ-Ni/γ’-Ni3Al组织组成。其次,热输入越大,熔池峰值温度越高,流动性越好,凝固时间越长,铝元素分布越均匀。随着热输入的增加,沉积件组织逐渐由胞状晶组织向树枝晶组织转变,当热输入大于2.913 kJ/mm时,完全由树枝晶组织组成。热处理对沉积件物相组成和分布特征无明显影响,预热能够通过增加M-NiAl组织含量,减少γ+γ’共晶组织含量来抑制沉积件开裂倾向。当预热功率小于12.5 kW时,沉积件裂纹能够得到有效抑制。但是,随着预热功率的增加,γ+γ’共晶组织含量逐渐增加,开裂倾向增加。探讨了铝粉添加量对沉积件开裂倾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随着铝粉添加量的增加,沉积件的网状γ’-Ni3Al/γ-Ni组织、圆形颗粒状γ’相增加,增强了析出强化效应,从而增大了试样抗拉强度,但是减少了延伸率,及其塑性变形能力,导致试样开裂倾向增大。当铝粉添加量为1.03 g/min时,沉积件抗拉强度最大,延伸率最小,分别为519.4 MPa和26.7%;随着铝粉添加量逐渐增加至1.03 g/min,晶界γ’相逐渐增加,导致沉积件抗拉强度各向异性程度由纯Ni的0.05%增加至4.91%。
其他文献
介绍了长江中下游滩地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主要特点 ,探讨了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综合效益及生物抑制钉螺的机理。
建立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体系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第一课堂教学效果。结合广东药学院学生实验技能系列竞赛的经验,对实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内涵应从多学科研究思维方式、多学科研究视角和多方法研究三个层面进行立体式系统解读。多学科研究不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方法,高等教育学亦不需要多
汽车营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旅游中转站或目的地,为人们在旅途中提供娱乐度假环境的同时也是区域生态系统建设中的一部分。目前已建成的部分汽车营地由于规划设计时忽视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建成后不恰当的营地活动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并且露营者对营地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汽车营地的生态发展建设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从生态理念出发,减小生态足迹,整合资源、交旅融合,关注营地生态功能建设,将成为复合型
近年来,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国高等教育界学者的关注,教育界的很多知名学者也对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评价颇高。要了解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深刻意蕴,就有必要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在经济研究领域中,人们也逐渐将GIS引入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报告中,投资地图突破了传统数据应
审计已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这也对健全审计监督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完善审计监督体系,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统一
从地域空间的角度来看,旅游业的开发涉及到微观的区位开发和宏观的区域联合开发.本文从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式定义了4种旅游区位,结合国内外实践,集中探讨了资源区位、客源区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内生民良好的耐旱树种刺槐(Roblnia pseudoacacia L.)、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ge.)、沙棘(Hippophae rhanznoides L.)、白榆(Ulmus pumila L.)、油松(Pinus ta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