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富县水磨沟区为鄂尔多斯盆地新建产能区,主力含油层为上三叠统长8油层组。目前井区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但出现了产量递减速度快、单井产能低、注水见效差等问题。前期地质研究已经达不到油田精细开发的要求,因此对水磨沟区沉积微相、砂体叠置样式及展布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四性”关系、油藏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对开发方案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储层沉积学、油藏地质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研究区155口井的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岩心观察、分析测试、试油试采数据对陕北富县水磨沟区长8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砂体叠置样式及展布特征、储层“四性”关系、储层非均质性、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陕北富县水磨沟区长8油层组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连片状沿北东—南西向展布;长8段单砂体叠置样式垂向上可分为分离式、叠加式、切叠式和替代式,平面上可分为孤立式、对接式、侧切式和替代式;各小层间砂体连通性差异较大,其中长82-1小层砂体连通性最好;砂体厚度及叠置样式对流体分布有一定影响,垂向上,油藏主要分布于多层叠置的厚层砂体中;平面上,主要分布于侧切式、替代式叠置样式砂体中。水磨沟区长8储层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下限为油迹级,孔隙度下限为8%,渗透率下限为0.12×10-3μm2,电性下限为RILD≥16Ω·m,Δt≥222μs/m,So≥20%;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溶蚀粒间孔、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发育,胶结物主要有伊利石、绿泥石、方解石等;储层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高,孔喉类型以小孔-微喉型为主,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研究区长8储层以正韵律为主,层内夹层发育,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非均质性对油藏分布有一定影响,骨架砂体连片分布区储层物性较好,夹层发育差,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油气较富集;分流河道侧翼砂体厚度相对较薄,储层物性较差,夹层较发育,非均质性强,油气富集程度差。研究区长8油层组含油性差异较大,平面上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部及西南侧砂体连片处,垂向上油气主要集中于长82-1小层。水磨沟长8油藏属于岩性油气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控制油藏分布,鼻隆构造控制油藏聚集,致密砂岩侧向遮挡阻止油气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