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经济学上讲,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所有生产活动都是为了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的最终消费需求,因此,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所造成的环境责任,都可以由相应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承担。当前,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并日益成为新常态,在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的同时,适时转换消费模式,降低其对环境的损害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应有之意。本文首先利用2002-2012年中国30省的投入产出表及延长表测算了农村居民消费含污量,结果表明,除SW(固体废物)外,农村居民消费含污量呈下降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含NH3-N(氨氮)量高于东部及西部,农村居民消费含COD及SO2量则呈现西部最高、东部最低的地区分布规律;此外,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含SW量数值接近且均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其次,本文基于SDA方法对农村居民消费含污量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发现其变化主要受消费规模正效应和污染排放强度负效应影响,投入结构效应的正负取决于地区及污染物种类,但影响极小。最后,本文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恩格尔假说,发现农村居民消费含污量(SW除外)与居民收入呈反向变动关系,假说成立。研究对于推动农村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提倡绿色消费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较好的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