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产业概念日趋成熟,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面的高等教育投资对每个国家而言不仅是关系到每个人的个人发展问题,而且是经济持续发展举足轻重的大问题。拥有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是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同时,高等教育的投入也为个人带来显著的收益,这样,高等教育是投资的理念使得高等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成为可能,也只有引入了成本-收益分析,摆脱原先计划经济下完全由政府管理的办学模式,才能使高等教育产业可持续地发展。高等教育位于正规学校教育结构的终端,是教育与经济的衔接点,对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是按照产业性质的思路运作高等教育的关键。自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教育经济学家开始将成本-收益分析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引入教育领域,成为测试教育收益率,制订教育计划和实施教育评估的重要工具。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家层次和地方层次的教育投资领域,特别是用于评价这种投资在提高生产力和收入方面的能力。这种估算为了解个人的教育投资行为和投资意愿、为政府了解不同群体利益,引导投资、为提高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进而大力发展高教产业,为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教育的经济功能,给予了理论和数据上的支持。中国高等教育收益率为政府制定正确反映知识作用的工资政策,为教育决策部门制定合理的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标准提供了依据。总之,对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为确定国家(政府)、社会、个人投资规划、方向、方案等科学决策有着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本文从人力资本的理论入手,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一般理论,其中包括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收入决定机制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两方面的内容,接着,进一步阐述高等教育的属性、特点、投资主体的一般行为动机和目的及特点,以及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需求的成本收益分析的范围计量方法,它们是:明瑟收益率法和内部收益率法。最后,对我国1996高等教育私人收益率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状况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从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核算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率为高等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2)中国的明瑟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从国际比较角度相对偏低。(3)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的明瑟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正在明显逐步提高。根本上改变我国个人收益率偏低的情况,有待于经济<WP=5>改革的深入,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完善。(4)中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收益率的核算在数量上证明了高等教育为经济增长上贡献。也为形成获得政府的教育成本分担提供了依据。(5)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要依赖更为细致的统计资料和会计核算框架,亟需加强高等教育成本问题的研究。合理化高等教育成本的个人与政府分摊比例是高教改革的重点。(6)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成本分担机制实施了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属地化,为避免该政策所造成的“马太效应”,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高等教育投入,保证家庭经济贫困的子女的入学机会平等,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