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印发,劳动教育再一次引起了教育学者的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互相配合,共同推进劳动教育顺利开展也成为当前劳动教育不可忽视的途径。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也是劳动素养奠基阶段,而深层次的家校合作对顺利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探索改善小学劳动教育中家校合作的路径,以提升学校劳动教育质量、学生劳动素养,最终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印发,劳动教育再一次引起了教育学者的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互相配合,共同推进劳动教育顺利开展也成为当前劳动教育不可忽视的途径。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也是劳动素养奠基阶段,而深层次的家校合作对顺利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探索改善小学劳动教育中家校合作的路径,以提升学校劳动教育质量、学生劳动素养,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本研究首先以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协同教育理论和交叠影响域理论为基础,对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的价值、原则以及目标做了阐述。随后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S小学搜集该校开展劳动教育家校合作活动的资料,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探寻小学劳动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改进策略。调查结果表明,S校在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做到了联合家长的力量,共同促进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即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内容片面、评价缺失、形式单一、活动开展随意性明显、家长参与主动性低、学校监管不力等问题。笔者在对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后,得出教师专业性不足、劳动教育资源匮乏、家校认知偏差、家校双方定位不明、家庭结构变化、缺乏制度保障等是劳动教育家校合作质量不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目前S校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策略探索,提出一要统一家校双方价值取向;二要厘清劳动教育家校双方职责;三要加强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培训;四要健全劳动教育家校合作体系;五要完善家庭结构,六要保障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实施。在劳动教育中联合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进行家校合作,有利于促使劳动教育顺利实施,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劳动素养,值得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人员、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其他文献
<正>小李同学目前是上海一所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计划参加年底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但在目标院校及专业的选择上,他正发愁。此前,小李得知上一届参加考研的师哥师姐大多被“双一流”或专业性强的名校及专业录取,包括复旦大学的金融学、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律(非法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贸易学、陕西师范大学的保险学等,自己班上的考生也大多将目标设定为这些学校及专业,于是他同样想“冲进”名校。
目的 探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mson’s disease rating seale, UPDRS)评估无言语障碍帕金森病患者的语音声学特征。方法 录制15例UPDRS量表评估无言语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组)和36例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对照组)的朗读语音,提取语音的基频和元音共振峰特征,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帕金森组的语音基频变异度(3.00±0.70 St)显著小
系统性梳理"人才争夺战"背景下各地人才新政及其使用策略,对实现人才政策"为我(企业)所用"、推动企业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企业使用人才政策的视角探究如何推动人才新政在企业高效落地施行,以典型企业上汽集团为例并选择其15个整车基地所在城市2014—2018年出台的共计443项人才政策作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文本计量、PMC指数模型、文本挖掘和内容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各基地城市人才新政进
无论在技术、实践还是制度层面,人工智能都在真实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人类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立法者是实施人工智能规制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主体,应该积极回应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然而,人工智能时代立法者自身也面临着诸多危机,具体表现为现行法律制度或规则的理论修正与伦理取向的不确定,相关利益群体的诉求压力和立法者自身能力的不足等。当然,危机中也有生机。人工智能的挑战在宏观层面上有助于促使现代法律制度和理论
<正>对于大部分的考生来说,考研择校是一件大事,甚至选择哪所院校已经成为一件令人纠结的事。如果选择得当,即使成绩不太理想,仍然可以进入梦想的学校和专业深造,如果选择失误,很可能会和理想的院校失之交臂。所以,考生在择校环节一定要慎重。为了帮助大家更加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本期将从多个角度来向大家阐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院校。
<正>上世纪70年代,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了“文凭通胀”的概念,意思是随着社会发展获得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4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身边的考研大潮正验证着这一点。据统计,2022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自2015年起就保持着15.8%的年均高增长。有人推测2023年考研人数或将突破500万,“努力只能过线、拼命才能上岸”成为“考研
<正>2022年,457万名考生报名了研究生考试,考研似乎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的首选。作为高校学生的重要生涯决策之一,考研或就业的选择过程往往是复杂、有压力、纠结徘徊的。因此,大学生们常常面临拖延、逃避做出生涯决策或快速做出不理想的生涯决策等困扰,进而影响个体的学业、职业发展。由此,探寻影响大学生们做出考研或就业生涯决策的心理因素,提供能够帮助个体做出合理生涯决策的方式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