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通用语背景下中国英语语用研究——以中式问候语“你吃饭了吗”的英语表达为例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ol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英语实现沟通交流。非英语本族语者的数量已远远超过英语本族语者,英语成为了世界通用语。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会遇到与不同文化背景者相互问候的情况。作为一种客套语,问候语深受说话者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你吃饭了吗?”可以作为一种问候语,并且体现了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在跨文化交流中,该问候语该如何用英语恰当地表达出来?本研究立足于英语通用语背景,对中国问候语“你吃饭了吗?”的英文表达进行语用和文化内涵研究。  在中国语境下,问候语“你吃饭了吗?”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选择使用中国英语“Haveyou eatenyet?”作为跨文化交流中的问候语具有恰当性及合理性,而不应该被看做语用失误。笔者将通过文化图示理论、文化身份理论和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礼貌原则,探究该问候语的语用含义、文化内涵以及该中国英语的合理性。根据Nishida(2005)的文化图示理论,文化图示作为积累在人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快,为特定语境下的文化表达及其语用含义的理解提供了基础。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关于中国饮食的文化图示是在人们长时期经历并积累有关“食物”和“饮食”的文化含义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并共享的。作为一种礼貌,问候语“你吃饭了吗”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它体现了“礼”,可以用来调节人际关系亲疏。它体现了“仁”,通过表达对他人的关爱与情感联结,该问候语有助于达到人际关系中“和”的最终目标。它更体现中华文化心理“情”。通过反映中华文化中特有的人文主义和态度亲和(顾曰国,1990),该问候语彰显了中华文化身份。在东亚文化圈中发现的类似问候语表明该问候语及其恰当的英语表达将在文化圈获得较高的认同。笔者最后通过在三峡大学的一次问卷调查,发现中国英语“Haveyou eatenyet?”在留学生中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态度和对中国文化背景的熟悉程度。对中国文化背景有更高熟悉度的留学生更能够理解和接受该问候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国地位的提升,在“走出去”战略环境下,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在跨文化交际中,问候语已有西方的“How areyou?”或“Hello!”,中国英语“Haveyou eatenyet?”作为问候语也可以是一个文化上的选择。该选择是一种成就英语国际通用语地位的文化和语言多样性的反映,更是一次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的机会。通过此次研究,笔者期望以此增强人们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世界文坛的奇迹,也是最突出的现代派作家之一。1949年,福克纳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斯诺普斯三部曲是福克纳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三部
从2010年6月份开始,我参加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信息板块(含01、02和03专项)的监督评估工作。上个月在向国家工信部杨副部长和丁副司长汇报时,我讲了01专项有五个“最”,今天跟大家分享其中的两个“最”:1)01专项最符合“重、大、专”特征与要求,如果国家钱不多,其它专项可以暂缓执行,但01专项非干不可。2)01专项最难,也最有希望,相信在01专项执行末期,会让国人脸上大放光彩。监督评估组的一些同
综述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技术(LIBS)在不同对象领域应用中的谱图分析方法。随着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应用对象的不断扩展与分析要求的变化,其定量分析方法已不局限于传统标样定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