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评价健脾益肾法在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一步探索发现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药治疗方案,从而指导及应用于临床。方法:临床上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病人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21例)予以单独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给予以健脾益肾法为治疗大法的中药汤剂和西医常规治疗,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观察,分别对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学积分以及安全性的指标进行观察,评价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是78.9%,对照组总有效率是42.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2)在治疗4周时,2组患者尿蛋白定量均有所减少、血清白蛋白有所提升,但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8周时,治疗组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胆固醇、甘油三酯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P值均>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胆固醇、甘油三酯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P值均<0.05,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试验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在治疗前后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照组中医证候学积分变化在治疗0周、4周、8周两两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证候学积分变化在治疗0周、4周、8周两两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8周时比较P<0.05。结论:1、健脾益肾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气虚型可改善与减轻症状,临床疗效较确切。2、健脾益肾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气虚型在减少蛋白尿、提高血清白蛋白、改善脂质代谢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