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吕及其《澹轩集》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吕是南宋时期隐居乡间的一位理学家,自宋迄元,其家族与当时主要的理学大家有着相当密切的来往,在历史上被称为“乌洲李氏”。李吕的叔父李郁师从二程门人杨时,被朱熹尊称为老师。李吕与朱熹交游亦密,和朱熹是讲学友。朱熹曾亲自为李吕的父亲李纯德写过《特奏名李先生墓志铭》,并屡次在文章中夸赞李吕为人。李吕的儿子、孙子大都投身朱子门下,成为朱熹的重要门人。本文拟在史料不多的情况下,对李吕及其《澹轩集》中诗、词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其人及其家族风貌,了解其诗词主题及艺术特色。本文分为四章对李吕及其《澹轩集》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写李吕的家世与生平思想,分四节。旨在对李吕的家世、生平、交游、思想做一个梳理。因为李吕在正史中无传,它的家世、生平主要根据《嘉靖邵武府志》、《光绪重纂邵武府志》、《道光重纂光泽县志》、《宋元学案》等史料文献来梳理得出。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包含儒、释、道三家学说。第二章对《澹轩集》进行文献研究,分两节。第一节介绍《澹轩集》的版本及写作本论文所用版本。第二节对《澹轩集》中的部分标明写作时间的作品,以及可考证出年代的作品进行系年。第三章对《澹轩集》中诗歌的题材与艺术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李吕诗歌有风格平淡质朴、常见警句炼字、诗中多用典故的特征。第四章对《澹轩集》中的词作主题与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李吕的词呈现出与诗截然不同的风貌。本文拟对李吕《澹轩集》进行全面的研究,在史料不多的情况下,以期对他的生平和创作有一个较为具体深入的审视和评价。
其他文献
在近现代文学理论中,新批评一反以往的传统批评方式,将文学研究的重点由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对西方文学批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退特提出“张力”这一新批评的核心范畴后,这一术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我国政府、各大高校和千家万户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十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倍增、待业人数居高不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着岗位结构性矛盾等促成
本文以清代广西文人刘定逌传说为研究对象,从传说的文本和传承入手,介绍传说的文本,描述传说传承的演述语境,并探讨传说对于民众的价值。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绪
周亮工是明末清初值得关注的文学家。但由于亮工晚年曾焚毁自己的著述,再加上其著作屡遭官方禁毁,导致原本著作等身的他作品传世不多,以致声名浸微,湮没不闻。本文第一章为作家研
冯雪峰在走向无产阶级革命的同时,也将他对文学的追求凝聚在对现实斗争的具体需要上,在黑云压城的年代,他以大量的政治寓言创作继续着鲁迅式的韧战,一面以战斗的热情揭露和讽
本论文所研究的明末辞赋指的是天启(1620)到崇祯(1644)之间二十五年以及南明宏光(1644)到永历(1662)之间十九年,共计四十三年的历史时期。现有明代辞赋研究中,很少有人重点关注过明末辞
《咫闻录》作为清代的一部文言笔记体小说,问世于清中叶,署“慵讷居士撰”。其在嘉庆、道光年间的数次刊刻,足以证明该书在当时传播较广,影响较大。但由于《咫闻录》在流传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作为商品交易中心的专业市场逐步冲破城乡地域封锁和省际经济相对隔离的状况,形成了城乡联动、省份互动的新的市场网络,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
本文拟以元代以前的鳞虫赋作为研究对象,对鳞虫赋进行追根溯源,探寻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发现其每个时期的特点,分析其文化意蕴与艺术特色。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追溯鳞虫赋的源头
蒋冕作为广西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的重要政治家文学家,近年来对其研究为数不多,主要有2004年广西大学梁颖稚的蒋冕《湘皋集》校注以及2005年广西大学李柳宁的《湘皋集》诗词卷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