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因其隐蔽性而不易被人察觉,可是一旦产生,后果常常比较严重,因此加强对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监测,对于保护环境和保障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城市近郊土壤和农作物受重金属污染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以成都市近郊白马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将白马村划分为五个采样区域,布设26个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其中有10个采样点分0~10cm、10~20cm、20~30cm土层采集样品,1个采集地下2.5m深处样品以作为重金属相对背景值,土壤样品总数共计46个;采集10个菜地中种植的5种蔬菜(豌豆尖、空心菜、四季豆、萝卜、莴苣),蔬菜样品共计50个样;连续10天同时同地采集灌溉水样品10个。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度计测定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铜、铅、镉和铬的含量,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汞和砷的含量,研究了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讨论了重金属的来源,以期为防治蔬菜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依据。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灌溉水中6种重金属(铜、铅、镉、铬、汞、砷)的浓度范围是Cu:0.2168~0.8278mg/L,Pb:0.0485~0.1456mg/L,Cd:0.0074~0.0182mg/L,Cr:0.0288~0.0679mg/L,Hg:0.0006~0.0024mg/L,As:0.0632~0.1860mg/L;灌溉水主要受到重金属Hg、Cd和As的污染,且处在轻度污染水平。灌溉水中重金属元素Cu和As的相关系数最大,r=0.818**。(2)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于人类活动,且工业生产是造成研究区受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土壤重金属在0~30cm土层中的分布情况为:Cd、Pb和Cr随深度增加浓度明显下降,Cu在中间层浓度偏低,上、下两层浓度偏高,而Hg、As随深度增加浓度变化不明显。利用单因子指数、内梅罗指数、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对土壤受重金属污染进行的评价表明白马村的土壤普遍受到重金属元素Cu、Hg和Cd的污染,其中Cu处于轻度污染,Hg、Cd处于重度污染,在不同的采样位置,由于重金属元素Hg和Cd的贡献,导致土壤具有生态风险,其中以活动中心附近的土壤生态风险最高。(3)采集和测定研究区内生长的5种不同蔬菜(豌豆尖、空心菜、四季豆、萝卜、莴苣)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同种蔬菜对重金属Cd和Cu的吸收能力较强,对Cr和Pb的吸收能力较弱;不同种类蔬菜对同种重金属的富集特性为:对Cu的吸收:叶菜类>豆类>根茎类;对Pb、Cd、Cr和As的吸收:叶菜类>根茎类>豆类;对Hg的吸收:根茎类>叶菜类>豆类。研究区内蔬菜主要受到重金属Hg、Cd和Pb的污染。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蔬菜的生物富集系数与单因子指数之间以及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与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表明:不同种类蔬菜对同一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系数与其单因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蔬菜中重金属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呈现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