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方差分析、CSDM曲线相关分析(采用频率分布原理)等方法和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呼鲁斯台煤矿二叠纪地层中新近发现的木化石标本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和研究。结合相关区域古生物地层学资料,对该区二叠纪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并对古生态和古气候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经过鉴定研究认为,本区的木化石均属于松柏类中的南洋杉型木属(Araucarioxylon),为栖霞阶化石;应用方差分析、CSDM曲线相关分析等数学聚类分析方法,对木化石标本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探讨了曲线偏差值与叶寿命的关系,认为本区二叠纪木化石均为常绿树种-南洋杉型木,但有可能存在落叶树种,且生长年限有较大差异。 经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利用射线直径、管胞直径和射线管胞比可以在总体上区分各标本,但对个别样本不适用;射线高度这一性状在各标本间差别很小,不能区分;结果认为:标本2和标本6的性状最相近,为相同的种类;标本1、4、7可能为同一属;对方差和CSDM曲线的综合分析认为,标本1、3、6的生长年限存在一定的区别,可能导致在方差分析上出现些许误差。 结合区内古植物化石资料,分析了本区二叠纪植物群的演替过程,将其划分为3期6组合,并讨论了古气候和古生态的发展演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