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的总体成分极其复杂。在进行动物实验前,并不能确定单一成分里面哪些是有效成分。为了可以加快筛选有效物质的速度,我们可以通过体外实验的方法初步预测该成分是否能透过生物膜,进而判断它们在体内的吸收情况。本课题利用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法(biopartitioning micellar chrom-atography, BMC)和人工膜渗透分析模型(Parallel Artificial Membrane, PAMPA)研究了包括腺苷、穿心莲内酯、淫羊藿苷、黄芩素等19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将两种模型上分别得到的容量因子k与表观渗透系数Papp进行拟合,建立了良好的定量保留-膜通透性关系模型,得到了较为合理的结果。本实验的数据可以作为中药成分在体内的吸收情况研究的参考。生物分配胶束色谱还是分离分析的有力工具。本实验用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法建立了三个中成药中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为百令胶囊中3种核苷类成分(尿苷、鸟苷及腺苷)和2种碱基成分(尿嘧啶、腺嘌呤)的同时测定;清火栀麦片中栀子苷、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同时测定;前列舒乐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该方法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样品稳定且回收率较高。为三种中成药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