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的重要反映,它描述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biodiversity-ecosystem-function,BEF),能更好的体现群落物种关系和功能性状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大针茅典型草原不同刈割方式下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刈割方式下典型草原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刈割50m留10m不刈割带、一年一次刈割和刈割50m留5m不刈割带的物种丰富度均显著高于不刈割对照(p<0.05),但两年一次刈割的物种数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年一次刈割和刈割50m留10m不刈割带的Shannon-weaver指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刈割50m留5m不刈割带和两年一次刈割的Shannon-weaver指数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一年一次刈割植物营养枝高度(cm)、植物总叶面积(cm2)和植物单株叶片面积(cm2)与草地生产力极显著相关(p<0.001),且这3种性状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两年刈割一次中叶片长度对草地生产力有显著影响(p<0.05)。每年刈割50m留5m带和刈割50m留10m带的变化和一年一次刈割处理的相同,生产力与物种高度和叶面积有显著相关(p<0.05)。3.植物总叶面积与叶片长度及单叶叶面积显著正相关(p<0.05)。物种生殖高度的功能分异度指数与营养枝高度、植物叶长和单叶叶面积的功能分异度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功能离散度指数与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负相关(p<0.05)。群落内种间差异增大,群落构建模式在向性状趋异模式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