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兰肯斯坦》中悲剧的生成机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科学家创造的生物本来是善良,乐于助人的,但是由于丑陋的外表,他始终无法融入人类社会。经历了由外表的丑陋到行为的邪恶的转变过程之后,怪物最终变成了真正的恶魔,对社会秩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对这一悲剧进行重新探讨和解读。旨在探究为什么善良、聪明、对人类无害的怪物会被人类社会无情地拒绝和驱逐,最终走向复仇之路。首先,该论文指出怪物的制造过程违背了身体美学中对于“美”的定义。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盲目追求科学理性,为了展示自己在生命科学方面的能力,他疯狂地拼凑并激活了一个“怪物”。然而,他没有意识到怪物巨大的身体结构和丑陋的外表会直接导致可怕的后果。在悲剧的形成过程中,看似最表层的外表的丑陋其实是最基本,甚至可能是最深层次的悲剧成因。其次,本文运用舒斯特曼和梅洛庞蒂的相关理论,分析怪物因为其丑陋的外表而受到的不公平对待的深层原因。基于对文本的细读,本论文探究了小说中人们的审美行为和审美心理,揭示了审美潜意识在人们的心里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难以克服和改变的地位。最后,论文将“美”、“丑”的概念与后殖民理论中“自我”与“他者”的相关概念联系起来,丑陋的怪物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他者”,不断的被界定、被排斥、被边缘化。结果是他要么毁灭自己,要么报复人类社会。他者由“丑”到“丑恶”的转变,是小说悲剧生成机制中最后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步。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弗兰肯斯坦》悲剧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怪物外表的丑陋。人们在还未能了解其身份、性格、品质之前,就对其外表作出判断,并且因此排斥他。换言之,《弗兰肯斯坦》小说的悲剧根本上可以说是“颜值的悲剧”。该论文旨在用美学及相关理论解读、研究这部经典,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的同时,或可启发人们反思自身的审美行为和潜藏在行为背后的审美心理,并且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审美现象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
其他文献
2011年,民生工程建设是房地产行业的重点关注内容。国内众多一线城市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开展民生工程的推进工作。西安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2011年实施的长安百姓家园经适房、
农户生计和农户脱贫一直以来也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贯彻实施,如何在生态经济的背景下,更好的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农户经
【摘要】为全面反映观音岩项目部“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宣传、集成、共享项目部管理提升成果。项目部加强全员参与力度,结合项目自身实际,对管理提升活动进行系统、深
老挝会兰庞雅水电站引水隧洞上平段为小断面长距离隧洞,其混凝土衬砌采用钢模台车进行.本文介绍了钢模台车衬砌混凝土的总体方案和主要施工方法,解决了小断面、长距离隧洞衬
金安桥水电站厂房标段,受其他标段基础交面推迟影响,工期缩短150天.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快速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方案的优化,使厂房混凝土施工满足了首台机组如期具备安装条
中小企业要进行资本扩张,只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至关重要。企业成长的秘密武器资本经营是一种通过对资本的使用价值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