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严重,土壤风蚀扬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自然来源。目前我国关于农田土壤风蚀扬尘排放的资料十分匮乏,缺乏必要的减排效果和机制研究。本文以北京延庆康庄地区为研究区域,以草地和传统翻耕地为对照,选择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留茬、覆盖)农田,通过野外监测及风洞实验,研究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风蚀扬尘的防治效果及机制。与传统翻耕地相比,留茬和覆盖农田分别提高了土壤含水率5.65%和3.36%,增加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22.79%和19.76%,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5.77%和6.72%。保护性耕作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了土壤的抗蚀性。保护性耕作可以显著减少农田风蚀扬尘排放。土壤风蚀速率随风速变大呈指数性增长。当留茬高度为5 cm、15 cm、25 cm时,风蚀速率分别减少了 9.54%、39.67%、63.89%;当覆盖度为 10%、40%、70%时分别减少了 37.16%、50.34%、68.96%;风蚀速率随覆盖度及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保护性耕作可以显著降低细颗粒物的排放。风蚀物组成以悬移质(PM100)为主,平均占80%以上。不同留茬或覆盖措施能显著减少PM2.5达67.7%-85.7%和77.1%-88.3%,PM2.5排放速率随着留茬高度及覆盖度增加而降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扬尘的减排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1)直立残茬削弱了近地表气流,降低了近地表风速,在距地表10 cm处削弱作用最强,平均达22.7%。2)地表残茬能有效捕集跃起的土壤颗粒,增加了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临界摩擦速度。3)保护性耕作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的抗蚀性。农田保护性耕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蚀及细颗粒物排放,是改善北京地区空去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抵抗风蚀,建议北京地区农田地表覆盖度至少为77%,留茬高度至少为41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