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规范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因此,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往活动,可以说它就是一种伦理行为,其本质属性决定了它需要伦理学的指导。翻译理论界关于翻译伦理的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般认为,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翻译家Antoine Berman是最早提出“翻译伦理”概念的学者。之后,Lawrence Venuti,Anthony Pym,Andrew Chesterman也相继提出了各自的翻译伦理观,其中Chesterman的观点较具代表性。Chesterman分四个模式阐述了翻译伦理问题,即再现伦理—再现原文文本、原文作者;服务伦理—完成与委托人协商后达成的要求;交际伦理—与“他者”进行交流;基于规范伦理—满足特定的文化期待。另外Chesterman还在这四个研究领域外又加上了第五种伦理:承诺伦理—履行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誓言。Chesterman的阐述借鉴并综合了很多已有的翻译伦理观,为研究各种翻译思想及翻译实践提供了多向度的视角。本文拟从Chesterman这一较新、较全面的翻译伦理观出发,对许渊冲教授的译学思想进行论述和剖析,并以《最爱唐宋词》为典例,对其翻译实践作出尝试性的评析,旨在为研究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实践打开更新更广的视角,以此来阐述翻译伦理在翻译研究中的必要性及积极作用,以期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包括四章。第一章为翻译伦理概述。界定了翻译伦理的概念,简单介绍了翻译伦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Chesterman关于翻译伦理五种模式的阐述。第二章对许渊冲的主要翻译思想及翻译成就作了概括性介绍。特别指出其翻译唐宋词的目的是符合交际伦理与服务伦理的,其诗歌翻译的代表理论“三美”论与“三之”论分别体现了再现伦理与基于规范伦理的精神。第三章以许渊冲的译作《最爱唐宋词》为研究对象,试图从音韵、意象与意境、形式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再现伦理在许译中的体现。第四章探讨了伦理模式之间的冲突问题,也是基于《最爱唐宋词》的个案研究。本章从中英语法规范的差异出发,着重讨论再现伦理与基于规范伦理之间的冲突及交际伦理与服务伦理对此冲突的协调作用。结语归纳总结了全文。作者认为就许译唐宋词而言,译者首先遵循的是再现伦理;当再现伦理与基于规范伦理产生冲突时,译者会借助交际伦理与服务伦理的协调与指导作用,作出选择,一般情况下,译者选择遵循基于规范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