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是在手术麻醉后早期发生的一种急性脑病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意识、思维、记忆、认知、睡眠以及定向等方面的紊乱。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以及快速康复理念以及微创外科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龄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各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有研究显示,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病率为10%~50%。术后发生谵妄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增加、住院费用增加、术后死亡率增高。目前认为术后谵妄的发生与高龄、麻醉深度、术前合并的基础疾病、术式、低血氧及低血压、术后睡眠紊乱、麻醉药物麻醉方式等危险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麻醉深度是POD一项重要的相关危险因素,而Narcotrend(麻醉意识深度监测仪)监测能有效反应术中麻醉深度。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研究关于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对老年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探讨术中麻醉深度与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术中在Narcotrend监测下不同的麻醉深度对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研究方法:本实验最终纳入了180例从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院骨关节外科接受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或者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患者年龄在65-89之间,根据随机数表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在术中根据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显示的读数,分别将他们的麻醉深度控制在D0-D1(A组)、D2-E0(B组)、E1(C组)水平,所有的患者均进行常规监测。观察记录患者在手术室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1 h(T3)、手术开始后2 h(T4)、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血压(BP)。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药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用药情况,及术中补液量、输血量、出血量、尿量等情况。记录患者的拔管时间,术后随访患者发生术中知晓的情况。采用目前最常用的谵妄的诊断标准;意识紊乱测试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评价术后3天之内发生POD的情况,记录每例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结果:对三组患者的年龄,BMI指数,性别比例,ASA分级的情况做比较,发现三组患者的这些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三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因为样本量的关系纳入了膝关节置换术(92例)和髋关节置换术(88例)两种术式的患者,采集了这两种术式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尿量以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方面的资料,发现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种术式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收集了患者处于目标麻醉深度的时间,计算其占整个麻醉期间的时间的百分比,得到三组患者处于目标麻醉深度的时间占总麻醉时间的百分比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6个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数进行比较,发现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差异组间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患者的拔管时间,发现各组之间拔管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患者的术中知晓情况,A组有2例患者发生可疑知晓,其余患者并没有发生术中知晓的情况。随访患者术后3天之内术后谵妄发生的情况,发现A组5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4例,B组6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13例,C组5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24例,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POD的患者与没有发生POD的患者比较;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术中将麻醉深度维持在Narcotrend的麻醉深度区间D2-E0,既有利于降低POD的发生率,又有利于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