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苯胺/钡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42217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厚度薄、质量轻、频带宽、吸收强”是新型吸波材料的重要特征,同时还要满足耐高温、耐海洋气候、耐核辐射等更高要求,以适应日趋恶劣的未来战争。聚苯胺及其衍生物尤其是经掺杂的导电聚合物,具有制各工艺简单、耐腐蚀,吸波性能良好等优点,有可能成为新型的吸波材料。M型钡铁氧体具有高磁晶各向异性场,可用作X波段的微波吸收剂。能够将介电损耗和磁损耗有机结合起来的导电聚苯胺/钡铁氧体纳米复合颗粒作为雷达吸波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本征态和掺杂态的聚苯胺和聚邻甲苯胺。借助TEM、XRD、UV-Vis、FTIR等分析手段表征了聚苯胺和聚邻甲苯胺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盐酸掺杂态的聚苯胺的微观形貌呈棒状,而盐酸掺杂态的聚邻甲苯胺呈颗粒状。与本征态相比,导电聚合物经过盐酸掺杂后导电性明显提高。比较聚苯胺和聚邻甲苯胺的结构可知,甲基取代苯环中的一个氢原子后,甲基对聚邻甲苯胺的空间位阻效应明显大于诱导效应和超共轭效应。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熔盐法合成了BaFe8(Ti0.5Mn0.5)4O19纳米粒子。TEM和XRD分析表明,溶胶-凝胶法合成的BaFe8(Ti0.5Mn0.5)4O19微粒的粒径分布比共沉淀-熔盐法更加均匀。随焙烧温度的升高,采用共沉淀-熔盐法制备的样品逐步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化,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由软磁相向永磁相转化,800℃时两相共存。 采用原位复合技术制备了具有“蛋糕-花生米”结构的聚苯胺/钡铁氧体复合颗粒和聚邻甲苯胺/钡铁氧体复合颗粒。借助TEM、XRD、UV-Vis、VSM、FTIR等分析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电性能和磁性能。结果表明,高分子聚合物可以阻止BaFe8(Ti0.5Mn0.5)4O19纳米粒子形成大的团聚体,有助于纳米粒子的分散与稳定。复合材料同时具有的电性能和磁性能随着铁氧体含量的变化而变化。PANI和BaFe8(Ti0.5Mn0.5)4O19之间存在σ-π配键作用,而POT由于甲基的空间位阻效应阻碍POT与BaFe8(Ti0.5Mn0.5)4O19形成σ-π配键。 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研究了聚苯胺和聚苯胺/钡铁氧体复合材料的吸波性。结果表明:盐酸掺杂态的聚苯胺是一种介电损耗型的吸波剂,由于磁损耗较小,因此不是一种理想的吸波材料。聚苯胺/钡铁氧体复合材料在2.0~18.0 GHz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含30%的复合颗粒,厚度2.0mm,最大
其他文献
良好的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学习和为人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对了解教育的本质也有重要的意义。自从"文革"以来,我国对于教师形象的研究日益重视和丰富,已逐渐形成了多角度、多维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切入点,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开始进入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两
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成熟,光纤复绕机已经是大中型光纤光缆生产厂家必备的生产设备之一。为满足国内外光纤光缆生产厂家不断对设备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针对光纤复绕机的电控系
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阳丰"甜柿SSR-PCR体系中DNA模板浓度、MgCl2浓度、dNTPs浓度、引物、Taq酶用量等进行了优化,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对谱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系10
开缝钝体能否成功地用于加力燃烧室稳定器,两个重要指标分别是阻力特性和火焰稳定性,即要求总压损失尽可能小的同时,维持在高温高速条件下的火焰稳定。开缝钝体的火焰稳定性
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是对其考评的重要指标,改革传统的办公方式,将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并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是大势所趋。其信
论文主要成果包括:(1)运用稳定流动火用平衡式,建立了加热器火用损分布通用矩阵方程,为回热系统火用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2)建立火用效率、火用损率、火用损系数等性能指
以许慎《说文解字》为载体的"六书"理论自其问世以来,至今已近两千年。纵观整个研究过程,其历史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即东汉为其研究的创立期、宋元明为中兴期、清代
<正>审计资源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需要的基础性条件的总称。在审计资源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是审计人力资源,只有优化了审计的人力资源结构。才能充分显示审计的信息资源、
积极开展基层协商民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发挥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就得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而基层民主协商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