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原社会低水平的社会空间高度均质现象受到很大冲击,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贫困阶层和暴富阶层,这种收入阶层的分化在居住地的选择上表现尤为突出。另外,住房商品化以来,土地市场、地产市场的开发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培养,实现了以价格为标准的市场化分配,市场上既有针对富裕阶层的高档住宅,又有适应中低收入阶层的经济适用房。社会收入阶层的分化和多元化的住宅市场都促进了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的出现。文章采用SPSS系统分析软件,对大连市市内四区具有一定入住规模的住宅片区进行了聚类分析,依据居住空间在区位、地价、环境质量、综合配套设施方面以及在职业构成、家庭构成、教育水平和年龄结构及其相互组合上的差异,将大连市居住空间分成低档住宅区、中低档住宅区、中高档住宅区、高档住宅区、超高档住宅区五类。在阐释大连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连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并利用Mapinfo软件系统绘制了大连市自1993年以来新建住宅区分布格局和大连市居住空间分异示意图。根据实证调研,居住空间分异格局在大连市内四区已经逐渐形成。在自然地理要素作用下所形成的基本分异框架的基础上,城市中心区、沿海风景区与城市边缘区形成两个明显的分异反差区,居住空间在圈层式级差分异的基础上出现了扩张、入侵、演替等现象。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居民社会阶层的分化是导致居住空间分异的首要因素,它们在城市建设、住宅市场、行政计划机制、住房制度,居民家庭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大连市今天的居住空间分异格局,并且随着以上因素的不断发展,这种分异呈现愈来愈明显的趋势。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居住空间分异成为社会发展的历史的必然。正视这种分化和差异,并据此研究空间的开发,有利于体现土地的利用价值,以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