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实际需要,从开发出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活动兴趣,有助于形成学校体育特色的角度,对杭州市中学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培育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同时从杭州市城区和乡镇中学两个层面,对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杭州市八个辖区中分层随机抽取30所中学的150名体育教师、1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和分析,然后运用木桶理论、环境模式理论和泰勒原理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1)杭州市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资源丰富,据2009年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统计显示,杭州市共有“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项目706项,其中民族体育游戏类项目有500多项,但在杭州市中学成功开发的不足20项,开发和利用率极低,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参与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力度较小;民族民间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非常少,主要还是以现代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课外和校外课程资源情况很不乐观;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总体情况较好,但用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却很少;民族民间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2)影响杭州市中学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因素重要性程度依次为:人力因素、财力因素、知识因素、物力因素、经验因素、时空因素,思想因素、信息因素。(3)在城区和乡镇中学物质影响因素的的差异性分析中显示:城区中学与乡镇中学在人力影响因素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城区中学与乡镇中学在物力因素和财力因素上有着显著性差异,乡镇中学中受物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城区中学受时空因素的影响要大于乡镇中学,但两者差异不是很明显。(4)在城区中学与乡镇中学非物质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中显示:思想因素对城区中学影响较大,且两者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在经验因素、知识因素、信息因素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