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的获益性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b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急性、慢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目的:对不同起病方式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探究急性、慢性起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误诊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3 m~46 m的电话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23 m),最终纳入115例CVST患者,根据起病方式分为急性起病(≤48 h,17例)、亚急性起病(48 h~30 d,74例)、慢性起病(>30 d,24例),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起病方式患者的临床差异,探究急性、慢性起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1.年龄与性别比较115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38±12.64岁,男:女为1:1.6。慢性起病组CVST患者平均年龄高于急性起病及亚急性起病组,年龄分层后,慢性起病组中大于50岁多于亚急性起病及急性起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起病组发病年龄在21~30岁的患者多于亚急性起病组与慢性起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急性起病组女性患者多于亚急性及慢性起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6。2.危险因素比较115例患者中排名前三位的危险因素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系统异常及妊娠产褥相关。急性起病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妊娠产褥相关多于亚急性及慢性起病,慢性起病组中合并免疫相关疾病的患者多于亚急性起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表现比较115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其次为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癫痫发作。急性起病组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多于慢性起病组,慢性起病组出现视物模糊多于亚急性起病组与急性起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受累部位及影像学比较115例CVST患者中,最常受累的部位为横窦,慢性起病组中累及横窦多于急性起病组,急性起病组出血性静脉梗死的患者多于亚急性起病与慢性起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预后情况比较慢性起病组中仅58.3%可达到完全恢复(mRS=0),低于亚急性起病患者(8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急性起病CVST患者好发于21~30岁,多与妊娠及产褥期相关,易伴有静脉性梗死伴出血,临床表现与慢性起病患者比更常出现癫痫发作。2.慢性起病CVST患者平均年龄偏大,>50岁的患者较多,易出现视物模糊,与急性起病患者相比更常累及横窦,与亚急性患者相比多合并免疫相关疾病,且临床预后差,易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第二部分颅内静脉窦血栓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获益性分析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血管内治疗与传统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的获益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达到规范诊疗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VST患者,对患者进行了出院后3 m~46 m的电话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23 m),最终纳入115例CVST患者,75例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血管内治疗,另40例仅接受单纯抗凝治疗。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一般资料对比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及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作为协变量进行调整,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获益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组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接受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mRS0-2)的患者(96.0%)多于接受单纯抗凝治疗的患者(87.5%),(P=0.104,OR=3.429,95%CI0.775-15.171),接受血管内治疗完全恢复(mRS=0)的达78.7%,抗凝治疗完全恢复达77.5%,(P=0.885,OR值1.071,95%CI0.424-2.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一般临床资料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以已被证实影响预后的因素作为协变量进行调整,仍未发现不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良好(mRS0-2)、完全恢复(mRS=0)有关。(P=0.327,OR=3.233,95%CI0.310-33.712)、(P=0.784,OR=0.885,95%CI0.187-3.537)。血管内联合治疗住院中位费用44616.83元,单纯抗凝治疗住院中位费用19328.02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内联合治疗住院中位时间16天,抗凝治疗住院中位时间15天,P=0.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血管内治疗与抗凝治疗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2.血管内治疗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单纯抗凝治疗。3.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相比,没有减少住院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癫痫是一种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可以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缩短。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抗癫痫药物,其在体内的主要代谢物有2-丙基-2-戊烯酸(2-propyl-2-pentenoic acid,2-ene-VPA)、2-丙基-4-戊烯酸(2-propyl-4-pentenoic acid,4-ene-VPA)和丙戊酸-O-葡萄糖醛酸(Valpr
基于2003—2016年31个省份数据,研究智能制造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智能制造显著地提升了出口技术复杂度,其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相比于金融危机前,金融危机后智能制造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效应更强;智能制造主要通过优化劳动技能结构(协同中高级技能劳动力和替代低级技能劳动力),推动出口技术复杂度显著提升。
目的: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它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功能预后,减少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机会,并能提高卒中幸存者的死亡率。目前PSF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我们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确定其相关脑区的活动情况,为进一步探明P
目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自身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所致的非感染性脑炎。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 1,LGI1)抗体相关脑炎是由细胞表面抗体LGI1抗体介导的AE。LGI1抗体脑炎的患病率和诊断率相对较低,处于临床病例报道阶段。因此,我们就LGI1抗体脑炎病例探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合并中线移位的颅内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以及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有大面积脑梗死且中线移位的符合入排标准患者的相关资料,主要观察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局,分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强直和静止性震颤等运动障碍,其病理特征主要为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s)的形成,以及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多巴胺能(Dopamine,DA)神经元的丢失。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 RNA)作为一类新兴的非编码RNA,在神经系统中表达丰富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脑卒中的发病类型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7%。在小鼠缺血性卒中模型,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血流量减少,血液供应缺陷会导致神经细胞中葡萄糖和氧气的短缺,细胞供能障碍,从而增加活性氧(Reactive oxygeon species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健康人(normal control,NC组)、单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T2DM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组)患者的血清micro RNA-497(mi R-497)、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脑卒中作为目前重要的致残性疾病,血脂水平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对于环境空气污染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尚少。本研究以石家庄市地区为研究对象,旨在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进行2-3次体检的7063名受试者。测定血清胆固醇(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治疗重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其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治疗脑干出血的患者82例临床资料。对纳入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入院时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血肿体积等相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明确重症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发病后30天存活的危险因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