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PD-L1是代表性的免疫检出点,能与活化后的T淋巴细胞上的PD-1分子结合,引起T淋巴细胞失活,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在肿瘤微环境中,IFN-γ能够促进肿瘤细胞PD-L1表达,致使肿瘤细胞发生获得性免疫抵抗。本研究应用装载SOCS3基因的腺病毒Ad-SOCS3增加卵巢癌细胞内的SOCS3表达,通过抑制STAT1通路活化抑制IFN-γ诱导产生的PD-L1,从而增强T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借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PD-L1是代表性的免疫检出点,能与活化后的T淋巴细胞上的PD-1分子结合,引起T淋巴细胞失活,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在肿瘤微环境中,IFN-γ能够促进肿瘤细胞PD-L1表达,致使肿瘤细胞发生获得性免疫抵抗。本研究应用装载SOCS3基因的腺病毒Ad-SOCS3增加卵巢癌细胞内的SOCS3表达,通过抑制STAT1通路活化抑制IFN-γ诱导产生的PD-L1,从而增强T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借助“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PD-L1表达量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在Timer2.0和GEPIA中分析卵巢癌中IFN-γ与PD-L1表达的相关关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对卵巢癌细胞PD-L1表达的影响;在Timer2.0和GEPIA中分析卵巢癌中IFN-γ与STAT1和STAT3的相关关系;用Western Blot检测IFN-γ处理后卵巢癌细胞内STAT1和STAT3通路的变化;在IFN-γ诱导条件下,利用si RNA分别沉默STAT1和STAT3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细胞PD-L1表达变化;在IFN-γ诱导条件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d-SOCS3处理后PD-L1表达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TAT1、p STAT1表达变化;用CCK8检测不同MOI的Ad-SOCS3在体外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在C57BL/6小鼠皮下瘤模型中验证Ad-SOCS3的体内抗肿瘤效应,分离小鼠肿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使用流式检测肿瘤细胞PD-L1表达变化以及T淋巴细胞功能指标Granzyme B和IFN-γ,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肿瘤组织内SOCS3、Granzyme B、PD-L1和CD8的表达情况;正常输卵管上皮和卵巢癌组织中SOCS3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SOCS3表达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以及Progno Scan数据库分析。结果:PD-L1表达量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IFN-γ与卵巢癌PD-L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在细胞实验中,IFN-γ能够诱导PD-L1表达升高;通过数据库分析发现IFN-γ与STAT1和STAT3表达均呈正相关,IFN-γ处理后肿瘤细胞中STAT1和STAT3通路均有活化,但是沉默STAT3后不能抑制IFN-γ诱导产生的PD-L1,沉默STAT1后能够有效抑制IFN-γ诱导产生的PD-L1;SOCS3是JAK/STAT通路的主要负性调控分子,Ad-SOCS3能够通过抑制STAT1活化从而抑制IFN-γ诱导产生的PD-L1;此外,与对照组相比,Ad-SOCS3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无直接杀伤效应;在动物实验中验证了Ad-SOCS3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生长,这种效应是通过减少肿瘤细胞PD-L1表达,从而加强T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达到的;与之相符的是,人卵巢癌组织中SOCS3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输卵管上皮,SOCS3低表达的患者其PFS、OS、DFS均较短。结论:Ad-SOCS3通过抑制STAT1活化抑制IFN-γ诱导产生的PD-L1,减少由IFN-γ带来的获得性免疫抵抗,增强T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靶向SOCS3可能会产生新的治疗卵巢癌的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功耗与延时挑战。与此同时,忆阻器拥有与人脑突触相似的电学特性,兼具高速、低功耗等优势。然而在构建忆阻神经网络时,器件固有的非理想特性不可避免地引起网络性能的下降。因此制备具有优异突触性能的忆阻器,并探索器件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成为了当下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所提供的LiAlOX忆阻器,系统地研究了其突触性能和物理机制。通过器件与网络层面的优
汽车轻量化是节油和降低排放的重要策略,铝合金与高强钢材料的复合使用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途径。而钢铝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焊接互溶度低,容易形成晶粒尺寸较大的脆性中间化合物和氧化夹渣。将超声波引入传统电阻点焊,能够有效去除焊接材料表面氧化物,增加液态铝在钢/铝界面的流动性、铺展性,控制中间相的生长分布,有利于细化熔核区、热影响区的晶粒。但目前对超声电阻复合点焊工艺的研究较少。本文系统分析钢/铝
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较长的循环寿命以及较低的成本等优势,是新一代小型化、可穿戴智能柔性电子设备的理想供电装置。金属有机框架(MOFs)由于其优异的特性(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大、丰富的活性位点、结构易调整等)而成为柔性可穿戴式超级电容器的新型电极材料。但大多数MOFs的固有导电性较差,导致低电容容量;少数高电导率的MOFs在种类、制备条件、产率及开发成本等方面也有所限制;此外,将MOFs作为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新一代高灵敏、低功耗以及智能化的气体传感技术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当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性能优异但存在工作温度较高等问题。金属硫化物因其禁带宽度较窄,形貌和缺陷易于调控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环境友好型的锡硫化物SnS和SnS2是非常有前景的室温敏感材料。本论文围绕两种锡硫化物,通过水热合成、异质复合与掺杂调控等方法,设计并制备出高灵敏、长期稳定的室温NO2气体传
电感储能型脉冲功率电源具有储能密度高、充电速度快、工作电压低等优点,在机动应用场景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和优势。就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电感储能型电源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目前设计的电感储能型电源的储能密度仍小于理论储能密度,相对于电容型电源的优势无法体现,此外,电感型电源应用于电磁发射时的能量转化效率也有待提高。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本文对电感储能型脉冲功率电源的核心器件——储能电感进行优化设计
锂金属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质量轻、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新型二次电池。但是,锂金属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电极表面不规则沉积会生成形状各异的锂枝晶,枝晶的形成不仅会大量消耗电池内部的活性材料(Li+),导致电池容量的衰减,而且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目前研究表明,充电过程中锂金属电极的应力状态会影响锂离子的沉积,施加适当的机械应力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的形成。实验表明苔藓状锂枝晶是由微型
目的:基于S.T.A.B.L.E.理念,深入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安全管理的方向,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4月—2021年8月在上海市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对10名ICU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分析得出ICU护理安全管理的6个主题,分别为S(sedation analg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智能穿戴设备涌现在了市场上,便携的智能穿戴设备对BOOST型DC-DC转换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芯片在低压工作环境下工作,并且具有低静态功耗、高转换效率成为DC-DC转换器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BOOST型DC-DC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工作模式,以及不同负反馈调制方式的深入分析,针对低压启动、低静态功耗、快速响应的设计要求,采用迟滞电流模控制方式作为系统控制方案。首先从系统
在实际使用五轴机床进行大批量零件的铣削加工生产中,粗加工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加工时间占整个加工时长的很大一部分,在传统工艺设计中出于保护机床和刀具的考虑,进给速度设置一般都较为保守,无法充分发挥机床和刀具的潜能。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五轴铣削粗加工的进给速度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工艺系统的响应数据和各个进给轴的运动学分析建立五轴进给速度优化模型,随后通过该模型的求解实现进给速度的优化,最终
厚板碳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力学性能以及可切削性能,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机械制造、造船业、车辆、桥梁建造等领域,其高效高质切割对于上述装备生产制造的提质提效具有重要意义。激光切割以其具有的窄切缝宽度、快切割速度、高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等优势,成为了近年来厚板碳钢切割的研究热点。激光切割是使用高能量密度瞬间熔化金属板材,在辅助气体的吹除作用下形成切缝。然而,在厚板碳钢切割过程中,由于激光热输入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