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钱载诗歌创作,拟分以下几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考察钱载所处的时代背景,介绍乾隆盛世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概况,以及乾隆诗坛风貌。重点放在乾隆时期考据学风日盛原因辨析,以及政治上的高压对世人人格心理的影响作用。从而了解乾隆时代士人的生存状况,为深入了解钱载的文化心态与诗歌创作作铺垫。对于乾隆诗坛概况,如“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浙派等进行概述,分析其产生时代背景,尤其对于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的诗学理论、诗艺风格作扼要评述。简要说明钱载与以上各诗歌流派之间的联系。第二章依据钱载诗文作品,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所透露出的信息,归纳其一生行迹,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即读书求仕、入仕为官、致仕家居。了解钱氏人生轨迹,以便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诗歌。同时对钱载诗歌创作个性形成的早年学诗经历,从家学渊源与文友往来两个方面加以展开。第三章,首先依据散存于诗话、诗评,以及钱载教导其子写诗的言论,尤其结合钱载对于翁方纲诗歌的评注等材料,归纳、分析片言只语中所透露出的诗学理想、审美追求。并结合其诗歌创作实践,加以评价。其次,从钱氏诗歌的体裁内容方面考察,将其诗歌大致分为山水田园诗、禅趣诗、悼亡诗、思乡诗、咏史诗等五类,分别作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重点把握其诗歌的个性特点,以及对前人诗歌的承续与拓展。分析其诗歌生新瘦硬、奇崛奥折等特点及其成因,概括其用字、修辞等方面的风格特点。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将钱载诗歌置于乾隆诗坛的大背景下,分别辨析钱载与秀水派,以及学人诗、浙派、性灵派之间的关系。对于秀水派,主要认识钱载其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而要厘清钱载与浙派、学人诗、性灵诗学渊源,则主要通过与三个诗群代表诗人厉鹗、翁方纲、袁枚的为人、为诗或为学等方面的对比考察,来关照钱载人格心态以及诗歌艺术个性,并试图探讨其成因所在。第八章,联系整个宋诗发展脉络,指出钱载诗歌与杜、韩、苏、黄等诸大家诗人之间的承续关系,分析其于清代对宋诗发展的贡献。至于钱载诗歌后世影响,则主要通过黎简、程恩泽以及同光体诗人金蓉镜、沈曾植、陈衍等诗人的具体分析,以显其泽披之深远,从而对钱载诗歌做出准确、客观的认识评价与诗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