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根据其新民主主义经济基本指导思想在实现经济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国营外贸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统制外贸体制,同时根据当时所处国际环境的特点实施了加强与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而又不忽视与资本主义国家往来的对外经济交往政策,并允许外资在华企业暂时存在。朝鲜战争的爆发是这一演变过程的开始,战争期间,新中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急剧恶化,而与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合作则进一步加强,外资在华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私营进出口商的经营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新中国的外贸体制开始向国营垄断演变。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实施使这一演变最终完成,期间,尽管新中国在继续加强与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合作的同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但私营进出口商以多种形式完成了其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最终形成了国营垄断外贸体制,外资在华企业也在此期间基本消失,从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对外经济关系的终结。本文全面考察了这一演变过程,充分肯定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强调外贸为工业化服务等主张的合理性及由此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指出了该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对外经济关系领域认识上的诸多局限及由此给新中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最终得出了该时期对外经济关系对新时期的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