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是人类生存必需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也是公民实现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政府把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不断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制度。重庆市在2010年率先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是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一次重大飞跃。在此背景下以重庆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例研究我国城市住房保障法律制度,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从现有相关文献资料来看,学者对城市保障性住房的财政供给、土地供给已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就不再对此问题进行探讨,而仅对保障性住房建成后所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笔者特此说明,以引起读者注意,以免读者误认为笔者所写论文实属“无米之炊”,在此无病呻吟。从理论而言,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城市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议,试图突破原有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力图在城市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理论研究和实际建设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从实践而言,一方面可以完善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城市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措施,能够为我国以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很好的法律依据。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建立了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保障性住房立法层次较低;保障方式单一,只有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两种形式;配租过程中,配租程序不公正,退出机制不完善以及衔接制度缺失等。鉴于此,本文从法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完善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为了充分发挥住房保障制度的作用,使保障性住房制度化、法制化,必须提高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立法层次,建立多层次的住房法律制度;建立专门的住房保障机构;实现全国联网的房屋数据管理平台与住房登记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准入审查制度;不断健全配租程序、扩大我国的住房补贴方式、完善住房退出制度等,进而实现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良性循环。本文约三万余字,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概论。该部分主要从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概念及其内涵入手,着重分析了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及其法理基础。第二部分,重庆市住房保障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指出重庆市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审查准入制度不完善和配租程序、退出制度不健全两个方面。第三部分,国外住房保障法律制度及启示。主要研究美国、日本、新加坡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重点总结各国住房保障制度对我们的启示,包括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立法、明确的住房管理机构、严格的准入机制、适当的租金收取标准、灵活的住房补贴制度、积极的退出制度和住房建设之间的契合七个方面。第四部分,我国城市城市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该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提出完善我国城市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议,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证。首先,为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我国的住房保障现状,应加强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其次,建立专门的住房保障机构,使之适应城乡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需要。第三,健全准入审查制度,辅助建立城乡家庭收入状况调查制度、住房普查制度、住房登记管理制度予以支撑。第四,健全配租程序、住房补贴及退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