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系统中天线选择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lei247472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能够极大地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和通信可靠性,被视为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最具竞争力的技术之一。然而,在通信链路两端使用多天线,增加了MIMO系统的复杂度及成本。天线选择技术其核心思想是从所有天线中选择部分性能优越的发送或接收天线进行发送或接收,从而以很小的性能损失换取成本的大幅降低,极大地提高了MIMO系统的性能价格比。作为第一个问世的MIMO实验系统,也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一种MIMO系统,贝尔实验室开发的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V-BLAST)系统,以其简单实用的结构和令人瞩目的频谱效率而被3GPP等标准所采用,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对本系统的天线选择算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递增递减天线选择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的递增和递减算法也是从天线对系统容量的贡献出发,不同的是每次循环中处理两个天线,使得下一次循环的计算量减小。另外,根据分块方阵的行列式计算定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递增天线选择算法。文中还对改进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以较低容量损失情况下大大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本文研究第一个MIMO系统——V-BLAST系统,接着具体分析该系统的几种检测算法并仿真其性能,包括迫零(ZF)接收机、最小均方误差(MMSE)接收机串行干扰删除算法和并行干扰删除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串行—并行二阶检测算法,并将其与串行、并行检测算法进行性能比较。通过仿真比较可以看出改进的串—并行二阶检测算法与串行、并行检测算法相比,大大降低了误码率。本文探讨了V-BLAST系统的接收天线选择技术,将提出的改进的串行—并行二阶检测算法应用到V-BLAST系统的接收端天线选择中去,并结合两种天线选择准则即最大最小信噪比(MAX-MIN SNR)准则和最小最大均方误差(MIN-MAX MSE)准则,给出V-BLAST系统的接收天线选择算法及改进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同时使用改进串行—并行二阶检测算法和天线选择技术所获得的误码率最低。
其他文献
无线Mesh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是由无线链路连接的路由器和终端设备组成的多跳无线网络。它可以看作是WLAN和移动Ad hoc网络的融合,具有可靠性、自组织性和自愈性
作为无线光通信的一个重要分支,利用照明系统进行通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着眼于推动照明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进程,对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为使其早日实
期刊
在移动通信环境中,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并存将是一个发展趋势。为了使用户能在异构网络环境中自由漫游和无缝切换,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就开始研究软件无线电技术(SDR),由其发展
多业务融合的核心网需要提供灵活粒度的服务质量(QoS),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尽力降低拥塞率。   本文针对MPLS网络,基于ITU-T提出的资源接纳控制功能(RACF)和ETSI TISPAN提出的
移动Ad hoc网络组网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没有固定基础设施、拓扑频繁动态变化等原因,移动Ad hoc网络容易遭受攻击,因此设计安全的路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异步传输模式(ATM)作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中的重要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受重视。在ATM论坛定制的五种业务中,自适应比特率(ABR)业务是
随着网络与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正经受严峻的考验。作为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信息隐藏技术对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隐蔽性、完整性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呼叫准入控制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如WCDMA)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的准入控制方法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容量,并且能够最大限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以及个人电脑与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覆盖。在多媒体载体中信息的传递、交换以及获取变得尤为方便快捷,但与此同时伴随而来产生了一系列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