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鸟库吉(1865-1942)是日本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毕生致力于日本东洋史学体系的构建,其研究成果至今仍为国内外东亚史、亚洲史研究者重视,学术影响深远。白鸟库吉的史学研究,以文献考证为基础,同时注重实际调查,研究成果大多同当时的社会活动相关联,这成就了他宏阔的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上,具有西方学术背景的白鸟库吉开辟了日本实证主义史学研究的先河,并将语言学、地理学、民族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史学研究,可谓推陈出新、独树一帜;通过为学术研究寻找政治依托及学术讨论等,白鸟库吉还组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学术团队,奠定了日本东洋史学东京文献学派发展的基础。学术研究,不可能脱离时代。白鸟库吉曾不止一次地表白自己的学问是“纯学术的”,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只从单个具体研究对象看来,其关于东洋史的研究是站在学术立场上的学术研究;但纵观白鸟库吉的整个学术生涯,深入剖析白鸟库吉的研究结论,将其还原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我们看到,他通过“学术”,彰显了近代日本的“国威”,其学术研究进程与日本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侵略步骤相吻合,从最初的对朝鲜史的研究,到“满洲”、中国,再到亚洲其他民族的研究,以及最后关于蒙古的研究无一不是追随、配合日本对朝鲜、“满洲”、中国乃至亚洲的侵略步伐。白鸟库吉的史学研究核心是围绕着中国展开的,本文以白鸟库吉学术研究开展的时间为序,全面讨论其中国观问题。主要以白鸟库吉的朝鲜史、“满洲”问题、“满鲜历史地理调查部”的设立、国体论、时局论、中国文化论以及蒙古史等作为研究对象,对白鸟库吉提出的“满洲中立地带论”、“尧舜禹抹杀论”、“中国文明停滞”论等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从中剥离出白鸟库吉对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此外,还将目光扩展到亚洲,从白鸟库吉对亚洲的研究态度、立场观点等来进一步挖掘其中国观的本质与内涵。由于以白鸟库吉为首的日本东洋史学家在确定“东洋”的范围时是把日本排除在外的,所以作为对比研究,本文还对白鸟库吉的“皇国史观”、“日本优越论”等问题做以细致分析,以进一步明确白鸟库吉的中国观、亚洲观的时代性及政治意义。本文在采用史料辨析、逻辑论证等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把白鸟库吉的整个学术生涯按照研究重点和倾向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从白鸟库吉自身不同的研究重点与方向上定位白鸟库吉中国观的形成、发展和扩展。同时,在白鸟库吉的每个学术阶段中展开横向研究,分别关注不同时期的研究动机、学术背景、具体内容等,以明确白鸟库吉中国观的本质与内涵,并试图从更广阔的视角揭示隐藏在白鸟库吉中国观背后的日本东洋史学的学术倾向,探寻白鸟库吉中国观与战时日本政府和军部对中国政策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白鸟库吉关于日本东洋史学的研究是站在学术立场上的学术研究,但研究带有浓厚的情意性倾向,首先,其中国观是带有浓厚情意倾向的中国观。其次,白鸟库吉关于日本东洋史学的研究就是基于对中国资料、古迹等“有形”的文化攫掠与“疑古”、“抹杀”等“无形”的文化攻击基础之上,所以,其中国观是渗透文化侵略的中国观。再次,无论从白鸟库吉的学术研究路线、学术研究内容还是学术研究理论上来看,其中国观都起到了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目的。日本东洋史学是伴随着日本对朝鲜、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侵略而建立起来的,而白鸟库吉的学术不但在思想上配合了日本“大陆政策”的进展,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巩固日本政局,为日本对外侵略提供理论依据的作用。所以,其中国观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中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