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袭来,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资本大规模跨国流动、外汇可自由兑换、离岸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的自由浮动的形成联合消除了各国金融市场、经济交流之间的障碍,经济全球化的链条已然形成。在这样的全球经济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机遇与挑战。对外,金融全球化发展的态势,导致大量的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国际性外资银行的涌入,对我国较为落后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内,虽然我国到目前为止并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金融危机,甚至银行业危机,但这是存在隐患的。为了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自从2004年以来,我国五大国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先后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且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全国性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例如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也于2003年后纷纷步入了上市的行列,谋求新的发展。上市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不仅意味着资金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正是步入现代化企业经营模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脆弱性,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是具有时代意义的。首先,本文在对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商业银行脆弱性的一般表现以及影响因素,并详细介绍了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基本理论,包括金融脆弱性假说、安全边界说、货币主义角度脆弱性、银行挤兑模型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其次,本文深入挖掘和全面探究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宏观、微观和特殊层面的成因。微观层面,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形成是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不合理、产权制度缺陷以及过度的金融创新造成的。宏观层面,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金融自由化的程度和银行间的竞争程度和形态都是决定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重要宏观因素。特殊因素层面,我国企业软预算约束发展模式、国家控制型的金融体制以及我国特殊的金融生态环境都深深的影响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形成与发展。接着,本文从宏观角度出发,构建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体系宏观脆弱性指数,选取了11个宏观经济和银行部门指标通过动态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996年-2011年15年来的上市商业银行体系宏观脆弱性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体系宏观脆弱性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影响因素包括银行体系风险因素、货币及信贷因素等。然后,本文从微观角度入手,选取了15个指标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三维一体”的评价方法对我国2009年-2011年10家上市商业银行微观脆弱性进行评价排名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脆弱性高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多的不良贷款、较低的盈利能力和较低的流动性是造成单个商业银行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分散和化解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对策建议,促进我国银行业的稳定发展。本文的创新性体现在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进行了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综合评价。第一,学术界目前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后的脆弱性研究是很鲜见的。第二,国内学者对银行脆弱性研究大都集中在对银行脆弱性的测度、成因分析以及预警体系建立,对商业银行宏微观脆弱性进行评价的比较少。因此,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是具有创新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