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前MSCT扫描与术后病理盆腔淋巴结转移对照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u0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虽然不是FIGO分期因素之一,却是公认的重要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之一,是I、II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的指征之一。因而治疗前准确评价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探讨MSCT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总结诊断经验,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连续1年半时间内,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66例宫颈癌资料,全部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前1周内行腹部盆腔MSCT扫描,通过对术前CT盆腔淋巴结的部位、数量、大小、表现等进行分析,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总结术前CT扫描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1)2例IA1期未见盆腔淋巴结转移,23例IB1期中6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6%);16例IB2期中8例盆腔淋巴结转移(50%),13例IIA1期中8例盆腔淋巴结转移,11例IIA2期中5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IIB期同时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II期转移率56%)。(2)本组28例术后病理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约42.4%,其中宫旁转移5例,占7.6%,闭孔转移23例,占34.8%,髂外转移8例,占12.1%,腹股沟深转移7例,占10.6%,髂内转移5例,占7.6%,髂总5例,占7.6%,主动脉旁转移2例,占3%。根据解剖位置及转移率高低,可将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分成三站,第一站为宫旁及闭孔淋巴结,第二站为髂内外淋巴结,包括髂外血管远端腹股沟深淋巴结,第三站为髂总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3)根据正常同名动脉命名各组淋巴结,总结出CT横断上盆腔各组淋巴结的分界(见附表1)。(4)术前MSCT对盆腔各组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是:宫旁50%、87%、0.37,闭孔83%、84%、0.67,髂外63%、93%、0.55,腹股沟深57%、98%、0.55,髂内80%、92%、0.72,髂总80%、97%、0.77,腹主动脉旁100%、95%、0.95。(5)横断面分别以单个淋巴结最短径≥0.5cm、1.0cm、1.5cm作为诊断阈值,MSCT对盆腔淋巴结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6%、55%、0.51,71%、97%、0.68,32%、100%、0.32。  结论:(1)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随着FIGO分期增高而增加;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2)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呈三站式逐站转移;(3)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在 CT横断面的界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待今后临床实践验证;(4)CT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治疗前常规检查之一;(5)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 CT诊断,在横断面上以单个淋巴结最短径≥1.0cm作为诊断标准比较合适。
其他文献
5年前 ,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展示了一种以全息图为基础的先进数据存储系统 ,通过操作激光 ,将图样写在材料上。按乐观的说法 ,这一原型预示高性能系统的出现 ,这一系统在
背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窒息引起的新生儿脑部受损,导致高死亡率和长期神经功能障碍。亚低温是唯一被证明对HIE有确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