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新能源经济的膨胀、全球暖化带来的环境压力和政治压力,中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装机量呈爆发式增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为储能电池产业带来全新的机遇,数据表明,中国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也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长。然而新兴产业的诞生总是伴随着技术方向的分歧、技术标准的缺失以及市场的整体混乱。当前,我国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的技术研发人员、投资者、经营者、购买者和政策制定者亟需深入了解该产业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经济问题,作为决策的依据。本文从产业技术评价、产业市场分析和产业经济价值预测三个角度对中国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一手数据,先后访谈了新能源储能电池厂商、相关供应商和经销商、产品客户、行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相关领域的管理者或专家共计70余人。经过深入分析,得到对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的如下认识:(1)市场前景广阔经过模型测算,中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装机量将从2008年的45MW和6,204MW增长到2015年的2281.6MW和24,449MW,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5.2%和21.6%。2015年底累计装机量将达到9,081MW(22.6%为离网装机)和143,865MW(0.36%为离网装机)。经过预测,2015年储能电池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155.8亿人民币,其中新建工程的规模为97.6亿人民币,替换需求为58.2亿人民币。一旦技术条件成熟且电网配套设施能够跟上,并网型光伏/风能发电系统的储能需求潜力将会被激发,预计到2015年,储能电池的市场规模预计会达到960亿人民币左右。(2)技术轨道短期以胶体铅酸电池为主,长期将向大容量储能电池转移在现有铅酸阀控,胶体,镍氢,镍镉,锂,钠硫等技术的条件下,铅酸阀控电池仍以其成熟的技术和低廉的价格占绝对主导地位,但其快速发展地位很快会被胶体电池所替代。预计到2015年,胶体电池可从08年占总销售额的6%上升到16%左右。而其他类型的电池在中短期内将无法取代铅酸类电池的市场地位。而且在未来,我国新能源发电系统将逐步大量转为并网系统。钠硫电池、钒电池、亚铁锂电池以及超级电容等其他储能技术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点。(3)市场竞争激烈,购买方和政策制定方影响力巨大新能源储能电池各生产商都为新进入者,均没占据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现有主要厂家大部分为原铅酸蓄电池领导者,使整个市场呈现较为分散的状态。产品在销售模式上多以直销模式为主,国内主要客户为发电组件厂家,系统集成商或者发电集团及政府工程,预计未来将逐步转为分销。由于购买方议价能力较强,政府对市场的影响力也十分巨大,市场新进者应当重视区域市场选择和战略合作关系的建设。本文填补了新能源储能电池行业的技术经济研究空白,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决策支持意见,并为后续技术经济研究奠定基础。此外,本文也试图探索产业技术经济研究方法,并重视以管理学视角分析和解决技术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