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及SA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普通病房收治的14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病历资料,根据SAP诊断标准分为SAP组和非SAP组。收集患者病史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疾病史、心房纤颤史、陈旧性脑梗死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临床表现(体温、血压、意识状态、有无吞咽障碍、胸肺体检发现),实验室检查资料(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白细胞数、血白蛋白),影像学检查结果(胸部X线或CT检查发现,头部CT/MRI检查卒中体积、卒中部位、是否合并脑白质疏松及严重程度),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估结果(住院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是否发生院内死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4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SAP 46例(31.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SAP患者(SAP组)与未发生SAP患者(非SAP组)比较,年龄≥70岁、高血压病史、心脏疾病病史、心房纤颤史、慢性阻塞性肺部史、陈旧性脑梗死病史、意识障碍、吞咽障碍、白细胞数、舒张压、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卒中部位(特别是岛叶卒中)、卒中体积、脑白质疏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发生SAP为应变量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岛叶卒中(OR=5.64,95%CI为1.41-22.64,P=0.015)和吞咽障碍(OR=11.48,95%CI为2.54-51.97,P=0.002)为影响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AP组患者住院天数、出院NIHSS评分、MRS评分及病死率较非SAP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以出院MRS≥4分为应变量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心脏疾病(OR=3.84,95% CI[1.31-11.26]),P=0.14)、入院时MRS(OR=2.40,95% CI[1.11-5.18],P=0.03)、卒中体积(OR=1.002,95%CI[1.000-1.004],P=-0.04)。结论吞咽障碍及岛叶病灶为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同时伴有心脏疾病、入院时MRS评分、卒中体积是影响出院时功能预后(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SAP将导致临床症状加重,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应提高对SAP危险因素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予以及时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改善卒中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