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与审美视域中的唐宋艳情词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wenjun456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庄词媚”,“词为艳科”,词与男女艳情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并以之作为描写和表现的中心内容。艳情词是唐宋词的题材类型中最为突出的一类,它不仅伴随着词的产生而出现,而且与唐宋词的发展、演变相始终。本文以唐宋艳情词为考察对象,从流变与审美这两个视角对其进行宏观的整体的研究,旨在揭示唐宋艳情词的发展历程与演变轨迹,展现唐宋艳情词的美学气质与美学风貌。 文章相应地分为流变与审美两个层面。 从流变这一层面而言:词所配合的乐曲——燕乐的特性与词的演唱要求、晚唐艳情诗歌的影响和渗透、文人享乐意识与情爱心里的勃发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并促成了艳情词的产生和繁盛。而敦煌民间词中的艳情词独具原生艺术的个性,它为后来的文人艳情词开启了先路。在此基础上,唐宋艳情词经历了高涨、拓展、新变三个阶段。高涨阶段包括花间词中的艳情词与南唐及北宋前期的艳情词,拓展阶段包括柳永的艳情词与北宋中后期的艳情词,新变阶段包括南渡及南宋前期的艳情词与南宋后期及宋末的艳情词。每一阶段中的艳情词在情感内涵、主体意识、表现方式上不仅形成了突出的群体创作共性,而且在这些方面与前代词作相比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从审美这一层面而言:唐宋艳情词以闺情与伤逝为中心主题,闺情主题在情感意蕴、审美形象、审美情调上以及伤逝主题在心理情结、抒情方式、审美品格上都集中体现了唐宋艳情词的审美特色。雅词与俗词是唐宋艳情词的两种典型的审美形态,它们在意趣、抒情、语言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美学表征,并在对立共济中发展。此外,唐宋艳情词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它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女性美的图画,闪现着人性美的光辉,洋溢着悲剧性的美,而这正是唐宋艳情词的审美价值之所在。
其他文献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 L.)、茄子(Solanum melongena)、黄瓜(Cucumis sativus L.)、小白菜(Brassica rapa L.Chinensis Group.)为研究对象,在经过砷污染处理的土培条件下,分别测定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发生、发展机制不清是制约肝癌诊疗的重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RNA在肝癌的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腕舟骨骨折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对9例Herbert B2、B3型腕舟骨骨折的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Herbert螺钉固
忽视说写结合是造成中小学生作文成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作文教学中的说被写取代,这不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形成,限制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说写之间并不是割裂的,是
市场秩序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市场秩序问题是商品经济的特有现象。因此,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改革带来商品经济的复苏,市场秩序问题就日渐显现出来。可以说,人们对转型时期中
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是因为它具有审美或诗学功能,这是文学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文学翻译中艺术形象的传达,并非等于对原文语言形式的复制或语义概念的等值,而是在原
本文以我国传统的经验农业向西方实验农学转化的进程为研究对象,以西北地区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主线,研究了 100 多年来西北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萌芽及发展过程,阐述了其走
目的 白癜风是一种以皮肤色素脱失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色素障碍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白斑区的色素难以恢复,但临床工作中可见部分患者白斑区色素自行恢复的现象。皮肤组织病
壮族素有“歌海”之称,有着深厚的歌咏文化底蕴。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壮族歌咏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面对传统歌咏文化形式逐渐走向消歇的局面,巴马——盘阳河流域的民众
对于浙派的诞生,往往研究得不够深入,且存在不同说法。有认为是在潘天寿的领导下产生的,是潘天寿教学体系的产物;有认为是徐悲鸿江丰教学体系的产物;也有认为是在莫朴等老区画家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