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闿运,晚年号“湘绮”,人称湘绮老人,是晚清词坛上一位“余事及词”而留名词史的人物。湘绮少年即负有诗名,其汉魏六朝体诗文受到同辈学人的追摩。弱冠之年学词于词学名家孙月坡,但受到长辈“作词幽怨,且大雅不为”之箴劝而一直远离词创作,中年后淡薄心志教书育人才又开始词创作和研究,但都是“间及填词”,编选《湘绮楼词选》三卷并作评语,湘绮一生作词六十一首,录入《湘绮楼诗文集》。
湘绮“余事及词”与苏轼“溢而作词”创作经历有相似之处,湘绮视词为“小道”,认为词婉转言情的特性可以传达人心私悦,在词坛一片尊体大潮中仍然坚持“小道”观念是对词“言情”本位功能的拥护,与北宋秦观在苏轼倡导豪放词风,以诗为词的环境下坚持词的婉约风格之“逆溯回流”做法有相似之处。湘绮在词的风格宗尚上追随老师孙月坡论词主“清”思想,创作由中年时的清刚大气入于晚年的清丽天然。在词创作上,湘绮赞赏妙手偶得、目接神遇的经典语句,但是湘绮反对为了“妙”而刻意雕琢语句,他认为“本色”语是词创作的根本。
湘绮词创作时期出于常州词派“比兴寄托”词学思想统治词坛时期,浙西词派“清空醇雅”词学思想在词坛仍有一定影响,湘绮词学见解独立于浙常两派而具有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