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期权合约产品相关问题研究——基于私人银行服务视角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ling0699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累计期权合约,是一种以合约形式买卖资产(股票、外汇或其他商品)的复杂金融衍生工具。2008年外资银行通过私人银行的高端服务将该产品销售给普通投资者,导致了投资者数千亿美元的资产损失,引发了各界高度关注。目前,发生巨额亏损的投资者已经诉求于法律途径,但由于法律的适用性、销售过程中的事实认定等问题,维权的过程十分艰难。投资者巨额亏损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私人银行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的错配及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如何进一步规范私人银行在提供产品和金融服务时的行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实现客户与银行的双赢,是本文研究缘起。   本文从累计期权合约(KODA)产品的分析出发,解析产品的交易机制和实质,通过具体的例证和情景分析计算投资者可能的盈利和损失;进而分析私人银行从业人员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的投资者与产品适应性问题和道德风险,提出具体的解决途径,借鉴西方国家复杂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措施,为中国理财产品市场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针对目前中国理财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探究为高净值客户提供高端服务的私人银行服务相关问题,强调职业道德操守的要求。本文可以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信息和解决途径,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营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用管理在业务层面的理论研究非常深入,但往往企业在真正执行信用管理政策
2000年之后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迅速,中国股票投资者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但持有股票账户的中国居民的数量仍只占中国总人口数量的一个较小比例,这一现象与经典的资产组合理论明显不
近年来,中国基金发展势头迅猛,基金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张。对基金业绩持续性评价是投资者进行基金投资决策的依据之一,所以研究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单因素模型法、横截面回
自然人跨国流动古已有之,历史发展至今,自然人的跨国流动规模达到历史空前水平,据联合国人口司统计,2006年全世界自然人跨国流动达到2.75亿人次,接近1998年的两倍,自然人流动数量呈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中间业务已成为各银行争夺的重要领域,非利息收入也日渐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支柱。加入WTO以来,我国
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全球的金融环境趋于自由化发展,各国的汇率制度纷纷向浮动汇率制度方向改革。与此同时,我国施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对外开放政策,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当中。再加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当代金融的发展,金融自由化伴随着经济波动,投资者面临诸多风险暴露,金融衍生工具出于避险的需求应运而生。金融创新带动着金融衍生工具的蓬勃发展,使得虚拟经济正成为
经济资本是一种先进的管理体系,在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绩效考核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国际银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正全面建立现代化的银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