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不仅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更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本就是高中历史教学中较为繁难的问题,且近年来,受西方史观和某些不负责任的公众媒体、网络文学、影视作品等影响,一些中学生在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时,存在着以当下之见衡量历史人物、以碎片盖全面、以“好人”或“坏人”为基准评价历史人物等方面的现象。是以,如何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是当下中学历史教学中亟待厘清的重点和难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离不开史观的引导。众所周知,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首,也是其他史观的主导。因之,运用唯物史观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是“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教学的核心和最终旨归。以唯物史观作为历史人物评价的总标准和总原则,包括标准、原则和具体方法三个范畴。在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方面,应坚持社会发展或进步的标准,具体来说,要将“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放在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坐标中,综合考察其实践活动是否满足了时代对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民主的要求;在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方面,应坚持历史的、辩证的原则以及阶级分析法;在历史人物评价的具体方法方面,应实现阶段论、方面论、综合论和心理活动分析法相结合。除此之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授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进行“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应引导学生辩证处理唯物史观与其他史观之间的关系、有效进行“历史神入”、运用案例比较的方法。具体到实践层面,以李鸿章为教学案例,结合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演示如何将唯物史观人物评价标准运用到“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中。提升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的广度和深度,以唯物史观作为历史人物评价的核心要义,无疑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亟待厘清的一个重要问题。亦惟其如此,方能克服当前“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拓宽历史学科的育人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