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乐三大律制之比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分损益律、钟律/琴律、“新法密率”是在我国传统音乐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三大律制,自诞生之日起就指导于我国的传统音乐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传统音乐和律学发展的特征。它们与西方音乐三大律制——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属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三对结构相似的律制。三分损益法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采用数学计算求律的方法,最早记载于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由这种方法求得的各律形成一种体系时,就形成三分损益律。西方人在公元前6世纪,以纯五度作为生律要素、通过双向生律的方法发明了结构类似的五度相生律。中西方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明这对结构相似的律制,是基于对音乐与数关系的共识。但由于中西方人审美观念、思维方式、音乐实践的不同,两种律制在生律方法、生律要素、生律结果等方面又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钟律是一种特殊的律制,其特殊性在于在我们这个重视律学研究的国度,它并不象三分损益律、十二平均律那样有着翔实的文献记载,但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应用到我国的编钟音乐实践;秦火后两千年来钟律理论继续应用于古琴的音乐实践,所以又称为琴律。在西方,纯律的发明赖于当时音乐实践对多声共响谐和音响的追求,它以谐音列中的三倍音与二倍音之纯五度、四倍音与三倍音之大三度作为生律要素。尽管西方音乐理论家花了将近五个世纪来探讨纯律律制,其理论却鲜于实践。钟律、琴律与纯律作为一对结构相似的律制,最大的不同在于产生背景、生律方法和音乐实践的不同。明朝大音乐家朱载堉发明的“新法密率”是我国音乐另一大律制,其产生基于“还相为宫”、“律历和谐”的观念,这种律制的问世完成了自汉代起各朝乐律学家的夙愿,但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以及“唯三分损益律为上”的观念使得十二平均律在实践中没有立足之地。与在中国的“待遇”不同,十二平均律在巴赫大师那里获得了新生,成为构建西方音乐不可缺少的一砖一瓦。
其他文献
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促使大量企业集团涌现,而且日趋国际化,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企业集团为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纷纷引入ERP项目。ERP的广泛应用,使作为企业集团
风电具有一些与火电、水电、核电等常规发电机组不同的特性,如间歇性、波动性、反调峰特性等。本文从电源规划的角度分析了风电场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并以风电场的接入方式
阅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阅读方式,大多数都是以纸质的书本作为信息的载体。科技的发展带来了阅读的重大变化——以计算机屏幕作为主要呈现载体
音乐作品的音响为接受主体的听觉而存在,接受主体用听觉能够把握音响的哪些方面?又如何来进行这些听觉描述?是这些问题在驱动本文进行音乐感性经验描写的研究。本文研究主要
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统纲,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发展格局下,城乡统筹不仅是重庆发展的难
背景白内障是全球最主要致盲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目前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办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Phacoemulsification ,Phaco)联合可折叠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数字化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数字化教学的关键,设计与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数字化教学的迫
在唐人小说的诸类题材中,爱情类小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除故事情节的哀婉动人,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外,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类小说在行文当中所展现出的性爱文化。此类作品
习惯是长期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初中生角度来看,习惯的形成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媒等因素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与日俱增,跨度及层高较大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应用十分普遍。在工程施工实践中,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主要由Φ48mm×3.5mm钢管和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