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属于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一种。为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为膝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是骨科、疼痛科、理疗科最常见病种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僵硬、肿大伴有活动受限,严重者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1995年,在国际骨性关节炎专题会议上提出了OA的最新定义,即OA是在力学和生物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软骨下骨三者间降解和合成正常偶联失衡的结果。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发现IL-1,6及TNF-a、NO等因素,是造成关节滑膜炎性变及软骨破坏的重要因素。生物力学方面发现骨内压增高是OA病理中的重要环节。中医学一般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归属骨痹、筋痹范畴。辨证论治以肝肾亏虚、夹杂各种邪实兼证;又有以气血亏虚、兼寒兼痰而治。治疗方面,西医以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中医则以膝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夹杂各种邪实为原则进行诊治,或中药内服、外洗、针灸、推拿,或综合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本论文分为文献综述部分与临床研究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探讨了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从发病病因、病理、机制、治疗等方面对膝骨关节炎的现代研究进行了总结,探讨了现代医学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现状。同时对近年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认识和治疗现状进行了回顾。临床研究部分,从关节内外应力平衡失调方面对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关节应力平衡失调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研究主要目的:研究针刀疗法治疗本病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8年3月-2008年10月海军总医院康复理疗科门诊就诊的KO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刀治疗,每周1次,5周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2ml:20mg/支,每次1支,每周1次,5周为一疗程,5周后评定疗效。结果:通过统计学处理,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WOMAC指数各指标比较: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针刀组同透明质酸钠组在改善疼痛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透明质酸钠组。在改善关节僵硬、生理功能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分析数据指标比较:左、右全足最大负重(kg)、时间积分(kg*s)、负重积分比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变(P<0.05),有统计学意义。针刀组同透明质酸钠组在左、右全足最大负重(kg)、时间积分(kg*s)、负重积分比例(%)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针刀组在改善步态方面较透明质酸钠组更明显。通过上述研究,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良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