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入世后,跨国公司纷纷到中国设立R&D机构,开始其在中国的R&D投资布局。然而,相对于跨国公司在华生产和销售型的直接投资区位分布而言,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区位分布更加不平衡,集聚特征也更加明显,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本文针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展开研究。 本文首先回顾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的研究文献,主要有成本效率论和区位因素论。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公司R&D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文献,主要包括对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区位选择的动机、条件和结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跨国公司R&D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分析,同时对跨国公司R&D投资的效应分析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区位选择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在把握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发展历程和R&D机构的设立方式入手,重点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笔者认为,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区位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地区科研实力和智力资源、区位产业集聚优势以及区域的R&D投资环境。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建立了一套评价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条件的指标体系,并对区位影响因素进行量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各区位变量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地区R&D经费支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以及FDI规模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R&D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国内专利授权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地区的国际互联网用户人数和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作用相对不大。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区位分布效应展开了分析。本文结合跨国公司在北京地区的R&D投资以及微软在中国的R&D投资这两个典型案例,揭示了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分布对投资区域内的研究开发、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分布对中国技术创新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积极效应主要有:推动了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吸引和培养了中国的科技创新人才、带动了地区上、下游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等;消极效应主要有:扩大了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平衡、抑止了中国企业的R&D能力、产生了技术的逆向扩散效应以及由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